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两会”报道中虚拟人物的传播价值及意义
引用本文:李晓萍.“两会”报道中虚拟人物的传播价值及意义[J].传媒,2015(9):41-43.
作者姓名:李晓萍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摘    要:2015年“两会”传播中的一个特色和亮点是中央主流媒体纷纷设置了虚拟人物形象,利用这种虚拟人物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传播重大政治主题.这个创新举动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主流媒体中集体亮相,可以看做是中央媒体在面对新媒体冲击时的主动应对之策,并且在新闻的议程设置、传播方式、传播效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新华社的“小七”、中新社的“小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笙”和《人民日报》的“小明”为当下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融合做出了有益探索.以下详细分析此类报道的创新和亮点.

关 键 词:虚拟人物  主流媒体  人民  广播电台  传播效果  新华社  政治主题  应对之策  议程设置  人物形象  媒体冲击  创新  传播方式  转型  新闻  特色  融合  距离  集体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