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隐性课程:意蕴、价值与路径
引用本文:霍金宁.隐性课程:意蕴、价值与路径[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6):125-127.
作者姓名:霍金宁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摘    要:隐性课程“润物无声”,它注重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学生内在素质的养成。高等学校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当前高校过于重视显性课程建设,对于隐性课程的建设则相对认识不足。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关 键 词: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  课程建设
文章编号:1672-8254(2006)06-0125-03
收稿时间:2006-08-30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