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社会“关系主义现象”的内涵与特征
引用本文:莫少群,张进宝.中国社会“关系主义现象”的内涵与特征[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03-306,419.
作者姓名:莫少群  张进宝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    要:"关系主义现象"作为一个历时性范畴,在农耕社会表现为伦理本位,在近现代社会表现为"伦理与市场混合主导"取向;作为社会和文化现象,"关系主义"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心理的深层结构,是集体生活中一种共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并表现为一定的社会行为模式;作为一种先行存在物,"关系"对人的社会行为具有主导性,直接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选择;"关系主义"又是中国社会运行中最为基本的"潜规则",它与"显规则"并行,常常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构成了中国人独特的行动逻辑准则。面对泛滥的"关系主义现象",我们应当坚持批判的立场,通过强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从源头上消除"关系主义现象"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土壤。

关 键 词:关系主义现象  关系主导  潜规则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