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及其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
引用本文:孙丽媛.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及其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J].考试周刊,2010(6):201-201.
作者姓名:孙丽媛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护理学院,云南,大理,671000
摘    要:1977年Bandura首次提出自我效能理论(Serf—efficacy Theory),作为社会认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好地解释了人类认知和行为间的关系。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是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人们对组织和实施要达到指定操作目的的行动过程的能力判断称之为知觉到的自我效能,知觉到的自我效能的结果就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能力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本文就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及其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自我效能感  学业成就  大学生  自我效能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操作行为  学习能力  人类认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