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学业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引用本文:李永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学业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语文,2014(10):97-98.
作者姓名:李永红
作者单位: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744400
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学生学业评价已成为专家、学者、教师关注的热点。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学生学业评价仍存在许多问题。不少学校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与高考的联系,甚至完全模仿高考进行评价。例如,在进行语文必修、选修模块学分认定时,仍然沿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用一张试卷、一个分数进行简单评定,忽视了语文素养的丰富内涵,不利于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长此以往将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和谐地发展。其次,这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削弱了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挫败感,不利于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第三,评价主体单一。被评价者仍处于消极地被评价的地位,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学习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学习。如果我们仍沿袭过去的评价方法,就无法实现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影响课改向纵深发展。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高中语文学业评价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作一些探讨。

关 键 词:学生学业评价  高中语文  课改背景  实践能力  学习内容  语文素养  高中新课程  终结性评价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