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耕作方式对青稞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引用本文:韦泽秀,金涛,曾兴权,徐友伟,侯亚红.耕作方式对青稞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J].西藏科技,2012(10):6-8,11.
作者姓名:韦泽秀  金涛  曾兴权  徐友伟  侯亚红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32
基金项目:国家农业部“948”项目,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
摘    要: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西藏河谷农区农田土壤生物环境的影响,在持续6年的定位试验(撒播、条播、少耕、免耕)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呼吸、土壤活性有机质、土壤脲酶、蔗糖酶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青稞整个生育免耕方式土壤呼吸强度最高;(2)随土层深度增加,处理年限增加,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降低,免耕处理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20~40cm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低于0~20cm土壤;耕作方式处理年限对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条播方式土壤脲酶活性强,而免耕方式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高。由此得知,土壤生化性质指标能敏感地表征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的扰动差异引起土壤环境和生物活动变化。

关 键 词:耕作方式  西藏河谷农田  土壤呼吸  土壤脲酶  土壤蔗糖酶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