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引用本文:卢国文.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J].现代传播,2012,34(1).
作者姓名:卢国文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摘    要: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不仅是国家文化教育中的一种体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发展.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牵系到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的可持续性发展又涉及到高校音乐教育的定位和目标.因此,高校音乐教育改革需要明确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注重教改实施,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它记录着各族人民的音乐创造才能,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中国音乐的发展史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中国音乐文化有着突出的贡献.据史料记载,夏代就有许多的少数民族至夏王朝来表演乐舞,周代设有专门掌管少数民族音乐的部门和官吏,汉代,中原地区和边疆"四夷"交流频繁,探险家张骞从西域带回乐曲《摩诃兜勒》丰富了当时的乐坛.同时,汉代乐种鼓吹的产生与少数民族音乐有密切的关联.魏晋南北朝是各民族音乐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当时流行在中原的少数民族音乐,主要有鲜卑乐、龟兹乐、疏勒乐、西凉乐、高昌乐等.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诗歌,如《敕勒歌》、《琅琊王歌辞》等,都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优秀作品.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当时宫廷音乐中盛行的"十部乐"大都是少数民族音乐,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各民族对音乐的贡献分不开.宋代时期的辽、金、西、夏、喀拉汗等王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汉族和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更为密切.如出生在喀拉汗国的突厥族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兼演奏家艾布·乃斯尔·法拉比创作了"拉克"、"乌夏克"、"乌扎勒"三套木卡姆,他还用拉丁文翻译了大量的音乐理论著作,把东方音乐介绍到欧洲.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