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三角中心城市高等教育枢纽建设的四种模式——兼论国际化理论与本土实践的适切性
引用本文:吴寒天,曾令琴.长三角中心城市高等教育枢纽建设的四种模式——兼论国际化理论与本土实践的适切性[J].中国高教研究,2023(8):58-65.
作者姓名:吴寒天  曾令琴
作者单位:1.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2. 浙江大学教育学系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十四五”规划青年项目“国际化视域下长三角城市‘高等教育枢纽’属性研究”(CIA210277)的研究成果;
摘    要:大学与城市/区域的互动与共生发展由来已久。相较于奈特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叙事中的高等教育枢纽,我国在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国际化发展方面的实践始终伴随着宏观战略、地方政策以及现实需求间的耦合与张力。就长三角等区域/城市群而言,其庞大的地理空间尺度和域内各城市间发展模式的差异性,致使在形成高等教育枢纽的过程中呈现出“双层嵌套”样态,即若干各具特点的城市级枢纽共同构成区域/城市群级枢纽。有鉴于此,或有必要在关注长三角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态势的同时,对其内部市域高等教育枢纽的建设模式加以分析,从而加深对该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形态的认知,继而生发出对既有国际化理论之于本土实践适切性的讨论。

关 键 词:长三角  中心城市  高等教育枢纽  高等教育国际化  理论适切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