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品德与社会课程结构的特点及其改进与优化
引用本文:武宜娟.品德与社会课程结构的特点及其改进与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3(22):61-66.
作者姓名:武宜娟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综合课程视野下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结构及其中的历史元素研究”(课题批准号:D/2011/01/03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正>品德与社会是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深入探讨和认真研究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结构,有助于深化和推进我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价值。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结构的特点教育部在2002年、2012年分别出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两个课程标准。尽管相距十年,但两个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框架上基本是一致的。分析两个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结构呈现出如下特点:1.学生本位的课程建构观两个课程标准将品德与社会的设计思路表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

关 键 词:课程标准  课程结构  良好品德  社会课程  设计思路  改进与优化  综合课程  社会性发展  课程设计  学生为中心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