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情本体理论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    要:情本体理论是李泽厚后期最重要的学说。李泽厚以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基础,从"人生在世"即"人活着"这一事实出发,以"实践"、"行动"("做")联结起中国传统哲学的实用理性、度的智慧和来自西方马克思的实践观念,把一种本是纯西方的学说(实践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要的一脉即儒家哲学相结合,构造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体系,即"情本体"理论。情本体成为实践美学最终的落脚之点。"情本体"理论的思想基础仍是实践哲学。它一方面是对李泽厚80年代的"内在自然人化"、"心理本体"学说的具体化和深化,另一方面又吸收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家关于仁-孝的思想。它的主旨是探讨个体面对强大的不可预知、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如何把握自己的偶然性,从而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本文主要以《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论语今读》、《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哲学探寻录》等论著为主,对李泽厚的情本体理论的内涵进行一些梳理和分析,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情本体的生活实践基础:"做"的哲学与"度"的本体性;二、情本体的世界观:"巫史传统"与"一个世界";三、情本体的伦理内涵:礼仁分疏与两种道德的建构;四、情本体的核心:人性情感的塑造;五、情本体旨归:"立命"与个体主体性的确立。

关 键 词:情本体  李泽厚  实践美学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