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草原荒漠化的历史反思:发展的文化维度
引用本文:恩和.草原荒漠化的历史反思:发展的文化维度[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5(2):3-9.
作者姓名:恩和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蒙古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1ZDXM850008)。
摘    要:在内蒙古草原成为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间相互扩张地带的漫长历史中,凡农耕民族主宰时期均导致草原退化,生态受损;凡游牧民族统治时期都保持了草原丰美,局部地区的生态恶化亦受到遏制。农耕民族的大量迁入和游牧民族的农耕化,致使适应草原牧区的游牧化出现长期断裂,造成了垦殖型荒漠化。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应重视发展的化维度,确立起适应该地区自然环境并继承游牧化精髓的主导化。

关 键 词:农耕文化  游牧文化  垦殖型荒漠化  文化维度
文章编号:1000-5218(2003)02-0003-07
修稿时间:2002年9月26日

A Historical Retrospect on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Cultural Dimension of Development
Abstract:
Keywords:farming culture  nomadic culture  desertification due to reclamation  cultural dimens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