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教劳结合”的概念考证与实践流变
引用本文:曾妮.“教劳结合”的概念考证与实践流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2(2):31-48+187-188.
作者姓名:曾妮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CEA210259);
摘    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论述中得到最广泛关注的命题。历史唯物主义是把握“教劳结合”的重要方法论,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对“生产劳动”的解读才能超越一般的物质规定性,走向现实的社会规定性;对“教育”的解读才能避免唯心主义的干扰,客观、准确地认识其在“教劳结合”命题中的定位。在此方法论的指导下,“教劳结合”的原初涵义可以表述为:生产劳动需要与教育相结合,因为教育可以赋能劳动者,既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又从客观上加速社会关系的变革;教育需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生产劳动能够为劳动者提供展现其体力和智力的机会。这一原意经过后继者的发展,发生了重心转换。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逐渐由“精神生产能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转换为“物质生产能力—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教劳结合”概念的后期演变仍然遵循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但其原意中的根本关怀(即“人的全面发展”)有所弱化——“教劳结合”的后继者加大了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注。如果只重视宏观层面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忽视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的终极理想。在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开...

关 键 词:教育  生产劳动  “教劳结合”  历史唯物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