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筐”与“框”:关于非虚构的一个误读
引用本文:孔令云.“筐”与“框”:关于非虚构的一个误读[J].传媒观察,2013(1):56-58.
作者姓名:孔令云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摘    要:近年来,《人民文学》、《钟山》、《十月》、《中国作家》、《厦门文学》、《长城》等期刊纷纷亮出“非虚构”或“纪实”旗号加以倡导。这些文学期刊希望借助于“非虚构”写作,弥补当前文学与现实疏离的状态,探讨一种“新的文学可能性”。非虚构写作强调在场性与审美性,但理论与实践往往是背离的。综观所发表的“非虚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对非虚构存在着某种误读,就像有论者指出的,“非虚构”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非虚构”又是一个“框”。束缚着作者的文体创造性。现结合具体作品。就非虚构作品内容的真实性与非虚构文体建构的缺失展开探讨。

关 键 词:虚构  误读  《人民文学》  《中国作家》  作品内容  文学期刊  文体建构  理论与实践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