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在激进与保守之间:论杜威在华的角色转换
引用本文:刘幸,施克灿.在激进与保守之间:论杜威在华的角色转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2):131-138.
作者姓名:刘幸  施克灿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教授教育学术,养成专门人才——20世纪20年代教育研究科述论”(SKZZB2015009);
摘    要:杜威的教育理论与五四运动的风潮高度贴合,这使得杜威本人对中国抱有很深的感情。但随着运动的发展,杜威遭逢了严重的欠薪危机,让他的心绪在当年陷入了低潮。为筹措资金,胡适引入更多的社会团体,也在客观上扩大了杜威的影响力。杜威自1920年4月后主动调整自身角色,在南北两高师承担了更为系统的学术性课程。在北高师,他的“教育哲学”课程更是持续了整个学年,为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杜威的这一转变和整个中国日趋激进的社会氛围并不协调,也不符合大多数时人对杜威的想象,他本人不善演讲的弱点和理论中偏“保守”的一面也逐渐展现了出来。杜威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当以1920年4月为界:在此以前,他深度介入学生运动,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在此以后,他明显转向了学院授课,注重对教育学学科建设。这两个矛盾的面向相辅相成,是杜威能够持久影响中国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 键 词:杜威  胡适  五四运动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教育研究科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