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灵台剖面石英颗粒表面形态初步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
引用本文:侯圣山.灵台剖面石英颗粒表面形态初步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19(1):59-68.
作者姓名:侯圣山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5 2 5 2 0 3)
摘    要:通过研究甘肃灵台 7.0MaB.P.以来的红黏土 黄土剖面中石英颗粒的形状和表面形态特征,并和标准现代环境中沉积物的特征相对比,得到了红黏土与其上的黄土有较为类似成因的结论.由于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不断被剥蚀,产生大量的碎屑物质.经过各种地表营力的作用,碎屑物质被带到附近的干旱盆地中,后来才由风力搬运到黄土高原沉积下来.灵台剖面的石英颗粒表面形态揭示了约 7.0MaB.P.以来 4次组合的变化,分别发生在约 4 2~5 0MaB.P.,约 3.6MaB.P.,约 2.6MaB.P.和约 0.9MaB.P.,推测可能与青藏高原约 7.0MaB.P.以来经历的阶段性隆升有关.

关 键 词:石英  黄土  红黏土  灵台  表面形态
修稿时间:2001年9月24日

Preliminary SEM Study of Quartz Surface Features from Lingtai Section nd its Palaeoclimatic Significance
HOU Sheng,Shan.Preliminary SEM Study of Quartz Surface Features from Lingtai Section nd its Palaeoclimatic Significance[J].Journal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02,19(1):59-68.
Authors:HOU Sheng  Shan
Abstract:
Keywords:quartz  loess  red clay  Lingtai  surface feature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