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课程研究的文化本土性失语与归位
引用本文:李志超,朱成科.课程研究的文化本土性失语与归位[J].教育科学论坛,2009(3).
作者姓名:李志超  朱成科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摘    要:课程研究的范式转型反映了其内在文化印痕的分娩。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课程建设出现了本土化意义上的缺失与无序,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裂,本族文化与外族文化的冲突上。课程研究为了实现其内在文化由“虚无”向“实体”的转向,着力于从传统文化的渊源中探寻自身内在生长点,以求在民族特色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由此,肇始于过去,融适于现在,指向于将来的文化本土性建构实至名归。

关 键 词:课程  文化本土性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