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主体性教学和师生的课堂交往
引用本文:陈国平.主体性教学和师生的课堂交往[J].江苏教育研究,2012(35):38-40.
作者姓名:陈国平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地理主体性教学案例研究”(课题编号:JK9-L2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一一般而言,客体是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知和实践的对象,主体是对客体有认知和实践能力的人或群体,这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有的认为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也有的认为教学是把"学"(学问,知识)传授给学生。无论是"教学生学"还是"教学生",教师都居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居于客体、被物化的地位,由此形成了如叶澜教授所说的一个普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简单地把认知活动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既忽

关 键 词:主体性教学  课堂交往  课堂教学交往  教学活动  教师  教学生  主体地位  培养目标  相互依存  客体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