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整合:80年代以来道德教育一大走向
引用本文:王炜.整合:80年代以来道德教育一大走向[J].当代教育论坛,2006(4):78-80.
作者姓名:王炜
摘    要:众所周知,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是道德教育新理论、新流派喷涌迭现的十年。威尔逊(Wilson,J)的理性功利主义模式,赫斯特(Hirst,P,H)的世俗的道德教育学说,麦克菲尔(Mcphail,P)等人的道德教育的体谅学说、斯克利文(Scriven,M)的认知方法、纽曼(Newmann,F)的社会行动模式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这些理论既从一个层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对道德教育的要求,也影响着以后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事实上,80年代后兴起的以共生、关怀、理解、责任、体验等为理念的道德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于审视和批判中产生的。当然,这一审视批判绝非完全否定,而是部分肯定的折衷式的批判,或日整合。从大的方面来看,这一整合趋势最明显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关 键 词:道德教育模式  8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学说  70年代  功利主义  认知方法  行动模式  威尔逊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