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体沿上凸圆弧的运动分两种情况:第一,物体在圆弧之上,如图1中的球A。第二,物体在圆弧之下,如图1中的球B。解得丽)(丫万一一1)R,即丽的最小值为(了.厄,一1)R。〔例2〕图3是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高为h的圆弧轨道。一物体从轨道底端A以速率以冲上弧面,不计摩擦。假设物体所受圆弧的正压力为N。  相似文献   

2.
马道高 《物理教师》2004,25(1):41-41
本刊2003年第4期的《动量最值法巧解分离点》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其中的例3,笔者认为给出的解答是错误的.而且同样的或类似的错误,其它资料上也多次见到.今列出如下二题: 原题1:如图1所示,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其高为h,一物体以某一速率v_0,从圆弧底端冲上弧面,若不考虑摩擦,要使物体通过圆弧顶端而又不脱离弧面,则其速率v_0应满足什么条件?(提供的答案是  相似文献   

3.
靳玉保 《物理教师》2010,31(9):51-51
力学中有这样一类问题,汽车过拱桥时,为了不飞离路面,运动速率应该满足什么条件.演绎成试题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所示,一竖直面内半径为R的圆弧形轨道高度为^,一物体沿圆弧低端以某一速率冲上弧面,不考虑摩擦,要使物体通过圆弧顶端并且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弧面,问它在低端的速率范围如何?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道题:使一球沿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从最低点上升,那么须给它的最小速度多大,才能达到轨道的最高点?(g为重力加速度)A、gR~(1/2);B、2gR~(1/2);C、2(gR)~(1/2);D、2(gR)~(1/2);E、4gR(原题给出的答案是C)。此题我曾给中学生练习过,不少学生是这样解的。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小球在圆形轨道最高点A时的势能等于在圆形轨道最低点B时的动能(以B点为零势能位置考虑),得:  相似文献   

5.
方锦飞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3):35-36,43
题1 水平轨道与半径R=2m,高为h=0.8m的一段圆弧光滑轨道连接。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从水平轨道上以初速度v0冲上圆弧轨道并通过最高点而没有脱离轨道,求物体的初速度的范围。解析 物体从水平轨道至圆弧道顶端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v20=mgh 12mv2,①式中v是物体在顶端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难以避免单一正向思维和单角度的认识过程的机械性,面对物理新情境,思维不能由此及彼地迅速转换,使得众多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物理问题成为“难解”之题.其实,如果我们能拓展思维,巧妙转换,不少物理“难题”会变得非常简单,以下试举一例说明之.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0.09千克的物体 M放在光滑圆弧轨道OA的最低点O,质量为0.01千克的子弹m以100米/秒的速度水平击中物体M并留在其中,求物体从开始运动到返回○点所用的时间(圆弧轨道半径为39.2米).析与解:对于该题,学生根据系统动量守恒很快能求出物体获得的速度υ,可物体获得速度υ后沿圆弧轨道的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如何求来回运动的时间?很多学生一筹莫展.而一些思维活跃深刻的学生,在仔细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后,可以发现它受重力和轨道支持力的作用完全相似于单摆的受力情况,而且通过计算还知道,物体在圆弧轨道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半径夹角θ<5°.因此可把物体在圆弧轨道上的运动归结为单摆的振动,则所求时间t=T/2=π(l/g)~(1/2)  相似文献   

7.
1黄金代换GM=gR2的推导假设地球表面存在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地球质量为m0、半径为R.根据地球表面的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引力,可得mg=Gm0m/R2即可导出Gm0=gR2.说明:1)该公式是根据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地球的引力推导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4分) 1.一个物体能够___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2.物体由于__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_______,发生_____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3.说明下列物体各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 (1)拉长的弹簧_____。 (2)跳伞运动员自空中匀速下降的过程________。 (3)在斜坡上行驶的汽车______。 (4)转动的砂轮_____。  相似文献   

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一个物体________,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2.滚动的木球接触弹簧片后把弹簧片压弯,木球的______能减小,弹簧片的_____能增大,在这个过程中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3.研究表明,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有关,_____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_越激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4.水的比热是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10.
1求物体的位移例1如图1所示,物体在离斜面底端4m处由静止滑下,若动摩擦因数均为0.5,斜面倾角37°,斜面与平面间由一段圆弧连接,求物体能在水平面上滑行多远?  相似文献   

11.
原题:如图(a),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的均匀球,由桌子边缘A无初速滚下,试问:当球脱离桌边缘时速度为多少? 有文对此题作了如下的解答:小球脱离前是一个圆周运动,设脱离时球半径与竖直方向成a角[如图(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R-mgRcosa=1/2mv~2, 由小珠圆周运动受力分析得: mgcosa-N=mv~2/R 脱离时N=0,将以上两式联立,解方程得:cosa=2/3,所以球脱离桌边缘时速度应为v=(2/3gR)~(1/2)。并指出,学生易误答为v=(2gh)~(1/2)。笔者认为,v=(2/3gR)~(1/2)的解答仍是错误的。因为  相似文献   

12.
1黄金代换GN=gR2的推导 假设地球表面存在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地球质量为m0、半径为R.根据地球表面的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引力,可得mg=Gm0m/R2即可导出Gm2=gR2.  相似文献   

13.
例1如图1所示,物体在离斜面底端4m处由静止滑下,若动摩擦因数均为0.5,斜面倾角37°,斜面与平面间由一段圆弧连接,求物体能在水平面上滑行多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卫星变轨模型作为题源,最大限度地挖掘题源潜在的知识点加以拓展、变形,提高复习效率.题源发射地球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A点,轨道2、3相切于B点(如图所示),已知地球半径为R,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轨道3的半径为r,试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卫星在轨道1和轨道3上的速率v1和v3(下同)分别为多少?并比较大小.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0m r2=mv2r,得v=Gm0槡r,发现v∝1槡r,而Rv3.将轨道半径分别代入v=Gm0槡r可得:v1=Gm0槡R,v3=Gm0槡r.将gR2=Gm0代入得v1=g槡R,v3=gR2槡r.  相似文献   

15.
去年我区某地高中物理统一测验时有一道题:“质量为m的物体A,在离平板B高度为h处自由落下,打在平板B上(图1)。平板的质量也是m。装置挂在弹性系数为k的弹簧上。求碰撞后弹簧的伸长度s。(设物体与平板间发生的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弹簧和金属框的质量忽略不计)。有人给出这样的“参考答案”解:∵ A碰撞前速度V~2=2gh ∴V=2gh~(1/2),设A、B碰撞后共同速度为V_1,则有mV=(m m)V_1,那末,V_1=(m(2gh)~(1/2))/2m=2gh~(1/2)/2依据机械能转换和守恒定律有2mgs 1/2(m m)V_1~2=(1/2)ks~2 ……①  相似文献   

16.
一、运动中巧用图像 例1:如图1所示,物体从h高处由静止开始滑下,第一次经过光滑斜面AB滑至底端的时间为t1,第二次经过光滑曲面AC至底端时间为t2,两次经过的路程相等,则t1、t2的大小关系是( )  相似文献   

17.
陈锐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22):22-24
题在光滑斜面的底端静置一个物体,从某时刻开始有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去。经过一段时间突然撤去这个力,又经过相等的时间物体又返回到斜面的底端,且具有120J的动能,则:(1)恒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多少?(2)撤去恒力F时,物体具有动能为多少?此题是下面两道高考题的变形题。高考题1(1995年上海高考题第5题)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先对物体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经ts后撤去F1,立即再对它施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2,又经ts后物体回到原出发点,在这一过程中,F1、F2分别对物体作的功W1、W2的关系是A.W1=W2B.W2=2…  相似文献   

18.
1.四个不同的小球分成二堆,每堆两个,有_____种分法.(答案为3种即C24/A22) 2.四个不同小球分成三堆,每堆至少一个,有_____种分法.(答案为6种即C24或C24C12/A22) 3.六个不同的小球分成三堆,每堆两个,有_____种分法.(答案为60种即C24C24C22/A33)  相似文献   

19.
某化学探究性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进行了下列几方面的研究.1.在铜屑与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其反应速率较慢,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或_____.探析:本题将反应速率与实际应用相关联,要加快这一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从升温的角度思考,也可以从增大接触面积的角度去思考.答案:改用铜粉加热2.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在做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时,常观察到试管内生成的气体先为浅红棕色,其原因是_____;为了能直接观察到生成的气体颜色,可往稀硝酸中加入铜的同时,加入少量碳酸盐即可达到目的,那么加入少量的碳酸盐的作用是_____.  相似文献   

20.
物理问答     
问题1.一物体由斜面底端滑到顶端恰好静止,历时2~(1/2)s,那么它从斜面中点到顶端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江苏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