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数”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思想的核心,但“数”是为“和谐”服务的,对“和谐”的追求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从事科学、哲学和宗教活动的最终目标。“和谐”思想的形成,既是实践经验的产物,又与希腊的文化传统密切相联。“和谐”思想的提出,拓宽了哲学研究的领域,预示着古希腊哲学发展方向的改变,对朴素辩证法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我们认识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前苏格拉底哲学关于本原的思考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从最初表达世界的起源乃至当下世界的优先物质,到表达世界的组织原则,随后巴门尼德和芝诺对本原进行了性质上的规定,造成了现实世界和存在世界的分离。作为回应,本原的思考又得到了事物的构成元素这一新的意义,目的是为了为世界的多样性辩护,而这一意义随后得到进一步地拓展与深化,最终穷尽了这个问题在那个时期的各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不管是鼻祖人物泰勒士,还是辩证法大师赫拉克利特,他们都以“自然”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以找出或规定自然的本原为哲学研究的目的,并且陷入有关本原问题的争论不休之中。普罗泰哥拉(除引文、标题外,以下将简称普氏)的出现标志着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终结。从此,哲学研究的重心由客体向转主体,主体在认识和实践中的地位开始得到了确立。正如F·A·朗格所指出的:“普罗泰哥拉在希腊哲学史上,印出了一个大的转折点。不从客体即外部的自然界出发,而从主体即人间精神的本质出发,他是最初的一人,在这点,他无疑是苏格拉底的先驱。因此,在希腊乃至整个欧洲哲学史上,普氏无疑占据独特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本原”是本体论中的一个术语,指一切事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哲学上所讲的对“本原”的思考是始终把理解世界的“始基”或“构成要素”作为第一问题。我们可以借用这种思考方式从语文学科教学的角度去矫正阅读教学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逻各斯”一词在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残篇中,虽有多种不同用法,但主要的,他是把“逻各斯”看作本原的。“逻各斯”与火结合在一起,由此构成了赫拉克利特的本原学说,并且在古希腊早期哲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一“追求一种永恒的东西乃是引人研究哲学的最根深蒂固的本能之一。”①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就是从追求“永恒的”本原,开始进行哲学思考的。何为本原呢?“本原指万物的根源或元素”②。亚里士多德对此也有过解释。他认为:“一个东西,如果一切存在物都由他构成,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都复归为它”③,那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费尔巴哈关于"感性世界"论述的批判,提出了"感性世界"是从属于"思想世界"和"自在世界"的子结构,是关于人感性活动的世界;"感性世界"是随着人的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的,是历史的、实践的产物。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认为人的感性活动是"感性世界"的基础。这一观点的提出促进了世界本原问题的解决,对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感性世界”的实践论诠释,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内涵具有十分重要、十分独特的意义.而在马克思之前,康德和费希特分别对感性世界作出了各具特色的理论阐释.费希特从纯粹自我的纯粹活动出发,把感性世界理解为由“自我”设定的“非我”的世界,由此确认人的存在的二重性,并认为人的存在必然面遇世界的二重化,即作为经验世界的感性世界和作为道德秩序而存在的“超感性世界”.但他认为,人作为理性的能动的“自我”是可以把这两个世界结合起来的,即通过自我的实践活动,可以把作为超感性世界的道德秩序建构到感性世界中.马克思则从人的能动的感性活动出发,以人的存在和人的活动的对象性为依据,对费希特哲学作出了深刻的批判和改造,把感性世界理解为以人的感性活动为基础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费尔巴哈从批判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出发,以感性作为基础来建立他的"新哲学",把感性实体──自然和人——作为他哲学研究的对象,并试图在作为感性实体的人身上统一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但由于他的新哲学的基础是感觉论,其方法是感性直观,最终使它摇摆于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作为"感性实体"的人上升为"感性活动",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他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从而成功地克服了费尔巴哈"感性哲学"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哲学的核心问题"一"与"多"导致和谐问题是希腊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毕达哥拉斯的和谐观、赫拉克利特的斗争观、巴门尼德的语言有序性、恩培多克勒的和谐与无序、苏格拉底对话的动态和谐、柏拉图的灵魂内在和谐与亚里斯多德的中道观,涉及和谐问题中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差异性互补、基本价值视域、内在和谐和动态和谐等重要问题,而这对我们全面丰富地理解和谐的含义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方哲学传统主要是在"知"的真理性和逻辑性的基础上肯定"理"的必然性。毕达哥拉斯学派从"数"的角度感知世界,把非物质的、抽象的数夸大为宇宙的本原,认为万物皆数,用数来解释一切,宣称数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整个宇宙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的体系,是普遍的始原,是自然界中对立性和否定性的原则。毕达哥拉斯学派通过"数"认知世界,又通过对"数"的性质的阐述与研究,将数的理论(算术)、几何学、音乐、球面学(天文学)一起,构建该学派的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关于人自我诞生的辩证法,也就是对人迄今为止的异化存在现实的描述,所以,它必然是批判性的,但不止于观念的批判,它试图恢复人的已经被异化的感性存在,恢复人与世界的感性关联。马克思的辩证法与人的具体生存经验和历史具有一种批判性的关联,这种关联是来自生活本身的超越性指向,并且这种超越性是要返回到现实存在中去,批判地澄清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感性生命的异化与颠倒,并通过革命性的实践活动来改造这种现实,也就是恢复人的感性生命自我实现的要求,这就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性。  相似文献   

12.
李煜词中显示出来的非理性色彩从某种程度上背离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尼采的悲剧世界观所认为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分别代表的两种人生态度:前者用美的幻觉掩盖人生的悲剧。执着人生;后者不回避人生的痛苦,直视人生的悲剧。用这种美学观来看李煜的人生再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13.
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世界里,她虽然一方面面对宇宙人生不断诉说着虚无、不安、不幸,但更重要的,是她又将一种人性和生命的光芒付诸某些人物,让他们在一些特殊时刻直达和谐、洞悟与爱的境界,承载起意义的使命并辐射周遭世界,就像在茫茫大海亮起了救援的灯塔。以她的意识流名作《到灯塔去》作为范例,来透析其中蕴涵的伍尔夫对人生的思索,对人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14.
蔡仪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之上的文艺思想,注重对社会与理性的强调,忽视了人的感性生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如果从认识论与伦理学统一的角度理解,文学对生活的这种理性认识才能融于具体的感性现象,人的真实的生活才能成为现实主义艺术关注的重要内容。这样,蔡仪所坚持的艺术的理性认识以及现实主义思想,对于克服当前片面追求人的感性力量,忽视文艺与生活关系的文艺观,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创意的图形表现是通过对创意的中心的深刻思考和系统分析,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将想象、意念形象化、视觉化。这是创意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从怎样分析、怎样思考到怎样表现的过程。由于人类特有的社会劳动和语言,使人的意识活动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人的思维是一个由认识表象开始,再将表象记录到大脑中形成概念,而后将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经验的概念普遍化加以固定,从而使外部世界乃至自身思维世界的各种对象和过程均在大脑中产生各自对应的映像。这些影响是由直接的外在关系中分离出来,独立于思维中保持并运作的。  相似文献   

16.
荀子认为,思维过程中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主要是要以对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客体的认识为前提,人对客体的认识可以划分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是人认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是以感觉经验为开端的.人首先要错助于“天官”产生感知感觉,得到感性认识;然后再依赖于“天君”职能的发挥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到对事物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这一过程总体说来,就是“天官”“天君”各司其职,是一个分工与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童话里的原始思维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弗莱的原型批评和普罗普的形式主义研究理论给予我们启示,寻根探源,从童话的原初形态出发,即从 人类早期的民间童话故事的研究中,探寻人类原始思维形态的存在模式是可行的,而原始思维正是现代艺术思维的发源,这种存留在童话-这一古老又现代,适合于儿童生命(与原始生命天然契合的生命)的特殊体中的原始思维,主要表现为:1.贯穿始终的化精神洗礼;2.超自然的,无拘无束的幻想精神;3.万物有灵、物我同一的泛灵性。  相似文献   

19.
席勒"游戏说"虽然源于康德,但是两者具有不同的问题视域。康德重在对艺术本质的揭示,而席勒所关注的是人在"现代境遇"中的生存状况,其"游戏说"应是一种审美现代性意义上的感性生存观。由于席勒的审美理想仍是要求在理性主义框架内完成的,因而其"游戏说"也就具有了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工具理性主义的专业发展将教师作为一个技术人看待,遮蔽了教师作为情感人,心理人与社会人的完整人性。教师人生成长则关注教师完整生命优化,实现为人与为师的统一,关照教师人生发展的全程。人生成长的过程是主体生命机体与精神世界优化与进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理想、理念、素养、自我与外境"的系统优化历程,最终通过教师每日的行为活动来实现。"身心、生活、教学、学习、研究、交流、资源,文化"是最为重要的八大活动,也是重要的路径。这展露为一种系统性、主体性、生态性的成长模式,可谓名为"全景式"教师人生成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