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很""真""非常"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对于留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三个词的用法也非常重要。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将这三个词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本人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HSK动态语料库,分析了留学生对这三个词的掌握情况,归纳出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原因、探讨解决方案。本文从本体研究入手,以三个平面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HSK动态语料库,对程度副词"很""真""非常"分别从语义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用层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留学生在使用程度副词"很""真""非常"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有关资料归纳出偏误类型,找出偏误原因,探讨出偏误形成的规律。最后,通过以上分析归纳,找出避免偏误的方法和教学策略,使留学生能对程度副词"很""真""非常"形成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运用邢福义先生的"小句中枢"理论来研究汉语方言词汇程度副词"太*",遵循邢先生"大三角、小三角"理论的"表—里—值",透过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用特征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程度副词"很"和"太*"调查、描写、分析、比较的方法,展示方言词汇"太*"在其分布区域、句法功能和语用特征上的规律,揭示了方言的程度副词"太*"和普通话程度副词"很"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绝对程度副词本身泛指程度,所以一直被误认为不能表示比较。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言运用实例表明,有些情况下比较句式中可以使用绝对程度副词。程度副词"很"的语用频率较高,能够代表一类绝对程度副词的共性,而人们也在逐渐接受一些带有"很"字的比较句式。研究"很"类绝对程度副词与比较句式的语法关系,以及在比较句式中的确认和对比功能,得出比较结构中的"很",在一般情况下是以人们普遍的心理标准为基础进行整体比较,比较意义较弱。可是"很"的标记性又说明,在比较对象明确的情况下,也会表现出强势的比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北方言中程度副词"贼"的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非常",它在使用中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试从其历时演变、语法特征进行分析,并比较它和普通话中副词"贼"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李蒙 《考试周刊》2013,(29):89-89
汉语副词"再"和韩语副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频繁。由于两者都可以表示比较、持续、重复、添加等意义,两者的区别成为两种语言学习的一个难点。对两者的对比分析,将使学习者明确两者的区别,同时对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万万"在现代汉语中有数词和副词两种用法。"万万"最早表示确切的数,后语义扩展,用以表示含夸张意味的概数。受主观化影响,北宋时期"万万"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用法。由于主观性的增强,明朝时期"万万"又可用作语气副词。现代汉语时期,"万万"程度副词的用法消失,数词用法依旧,语气副词的用例大大增加。"万万"的发展和虚化是句法、语义、类推和主观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到家"是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存在的一种具有多重身份的语法单位。在语言历时演变的过程中,"到家"经历了一个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逐渐由一个动宾词组演变为一个形容词,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虚化为一个程度副词。本文将探讨"到家"在历时演变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形容词和程度副词的用法以及共时平面上两类词的语法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对于"很"与"老"这两个程度副词许多学者都有很深入的研究。东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与普通话程度副词"老"的用法相同;二是东北方言特有的,与普通话中"很"的意义用法类似,但在许多层面存在差异。本文从程度副词后跟形容词、动词、名词性成分这三个方面来比较东北方言"老"与普通话"很"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程度副词“贼”和“超”分别进行了“社会调查”和“网上语料考察”,根据所得数据对比分析了“贼”和“超”的使用情况,探讨二者的使用差异及相关问题,诠释了问卷调查与网络考察结果有出入的原因。发现“贼”由方言词渗透进普通话词“;超”由书面语词转化为口语词。这两个词使用率已超过了一些常用的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10.
尹志远 《初中生》2003,(14):42-42
almost与nearly这两个词的意思都是“几乎”“差不多”,为表程度的副词,但它们在用法上有时略有不同。一、当它们与动词、副词、形容词和名词连用时,以及在肯定句中时常可通用。例如:  相似文献   

11.
"千万"由数词语法化为程度副词,之后又进一步虚化为语气副词。数词"千万"在先秦出现,表确数或约数。在句法位置变化、主观性增强、使用频率升高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数词"千万"在唐代时被重新分析为副词,隐喻是其语法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高的副词"很""挺"等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本文主要从语言虚化的角度对"很"、"挺"作对比分析,得出"很"的虚化程度大于"挺",同时受虚化程度差异的影响,二者在句法功能和语义表达上存在如下差异:"很"的组合能力强于"挺","很"的语义退化程度比"挺"更大。  相似文献   

13.
柯敏 《现代语文》2014,(3):60-62
彭州方言"一天"既有普通话数量短语的作用,又可作副词。本文对彭州方言作副词用的"一天"在语义、形式、语用方面进行了考察。文章认为"一天"具有"整天、成天"和"折射情况变化"两个意义;"一"为构词语素,不能替换,"一天"也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在句中作状语;语用上兼备消极和积极感情,口语色彩浓厚,且因主语音节的不同,音律上呈现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4.
章蜜 《语文知识》2011,(3):86-88
江西修水话里的程度副词比较丰富,有单音节的,如“闷”、“几”、“蛮”、“好99~66死”等;也有双音节的,如“点吧”、“确实”等,其用法和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既有相对应的地方,同时也具有自身的方言特色。文章基于方言事实,主要从语义、语用、语法三个方面对修水话中程度副词“闷”和“几”的用法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77):162-164
副词"就"作为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且义项繁多的一个副词,成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难点。但在一些汉语教材中,对于副词"就"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且安排不够合理,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和掌握。本文通过对副词"就"的习得及习得顺序调查,了解韩国留学生对副词"就"的习得情况,以及教材编排对学生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程度副词“很”与“怪”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度副词"很"与"怪"在与其他句法成分的组合功能和用法存在很多异同点。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找出它们两者在使用中的细微差别,以便予以更好的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副词"渐"的虚化历程存在两个源头:表"渐进义"的渐1()与表"浸渍义"的渐2(渐)。二者在上古汉语中字体结构相同、音韵相近。字形上,前者在先秦时期发生讹变后与后者字形重合;音韵上,后者历经中古以至近代汉语各阶段逐渐与前者靠拢合并;词义上,动词"渐"在高频使用中发生语义泛化和抽象化,虚化为副词;功能上,在认知图式的思维结构驱动下,副词"渐"表现为描摹框架和修饰框架两种结构形态。汉语"渐变"范畴符合世界诸语言间的类型学语义共性。  相似文献   

18.
四川中南部地区口语中的程度副词,除了“很”、“非常”外,“少”也是表示程度深的副词。四川话口语中的“少”是表示程度深的绝对程度的副词,不可用于比较;“少”和形容词组合后可以在句子中作谓语、补语或定语,但不能作状语;“少”可以用在一部分助动词或动词短语前,表示程度深;“少”没有否定结构;不能直接作补语;只能用于表示已然的主观意向中;“少”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19.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一种新现象,象似研究的历史已久,但关于隐喻象似性的研究很少,本文把"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与隐喻象似性结合起来,主要通过探讨该结构的隐喻象似解释及其功能,来说明"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副+名"这一结构古已有之,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就有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在古代汉语中,涉及"副+名"结构的副词主要有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范围副词这三类,名词是以具体名词为主。在现代汉语中,涉及"副+名"结构的副词主要有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这五类,名词是以抽象名词为主。古代汉语中的副名结构语义单一,而现代汉语中的副名结构语义更加丰富、灵活,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将从语义、类型、语用三个方面,对"副+名"结构做一个纵向对比研究,表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