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却有着一颗真淳、锐敏之心。曾为国主富贵荣华到极点,又身经亡国悲哀伤痛到极点,这特殊的经历使李煜在词上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给后代留下了大量传诵不衰的血泪文字。其中最能表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降宋悔恨之心的就是其不朽词作中最为人熟知的一篇——《虞美人》。  相似文献   

2.
后主之死     
南唐,一个诗词的国度:南唐后主,一个拥有诗词灵魂的人。有人评价说,后主李煜错生帝王家,不懂治国只善诗词。但也正因亡国之君的不幸遭遇,才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使他的才情得到了最淋漓的展现。现在就让我们寻着他的词作来解析他不平凡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与朱淑真同是宋代词坛两位著名的才女,她们都富有敏锐的才思、丰富的情感和令人羡慕的文学创作才华.然而两人却有着不同的人生命运,不同的人生境遇与情感经历,使得她们的作品也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色.本文通过两人的作品,浅析她们词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李煜后期词作主要是其从一国之君到亡国之奴后的心理写照。在其后期词作中惆怅和悲伤贯穿始终,而这两种情感又是人类经验中很重要的方面。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在组织抽象情感时,人们习惯于根据自身的人体感知来对情感进行隐喻式的表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对李煜后期词作中的隐喻进行解读,将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李煜后期词作的情感以及人类思想的语言体现。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作为两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其词作中多处提及"酒"这一物象。但面对同样的"酒",词人却写下了表现不同情怀的词作,这跟词人自身的人生经历是有着密切关系的。通过从诗酒文化中"人"的境界,来阐释李清照词中"酒"意象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鉴赏宋词,首先要反复吟诵,体会词作的音韵格律之美,体悟词作的深沉意蕴。其次,了解词人的人生经历、词作的写作背景等,把握词作的“意象”,体味词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再次,了解词作常用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品味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南唐后主李煜与宋徽宗赵佶是一对非常相似的历史人物。他俩在位时,都是国势危艰的时刻。他们在政治上既无所作为,生活上又尽情享乐,对强敌的侵凌,一味妥协忍让,以图苟安,结果都当了亡国之君。他俩又都是极富才情的艺术家,诗词、音乐、书画皆能。他俩在亡国后所写的词都是抒发其故国之恩、亡国之痛,感情凄婉,艺术成就很高。  相似文献   

8.
周密在亡国前虽已成名,但其作品的思想境界均不高。笔者从家国之思与人生之慨两方面分析他此期词作的思想境界,总结其审美取向与思想情趣。  相似文献   

9.
李煜前期词作以反映自己的帝王宫廷生活为主,少有思想性,但技艺臻熟。降宋后主要抒发亡国之痛,迫于“降臣”身份,怀国之情不能直抒,只好借助于“离愁”“闺怨”来渲泄这万般无奈却又无法排遣的情绪。这应是我们把握《相见欢》这首词主旨的关键。上阕“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描绘的是一个典型的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个深秋的夜晚,冷月的清辉照出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丧失了生命的活力,甚至连声音也都消失得干干净净。在这“死一般寂寞,寂寞一般死”的漆黑萧索的深夜里,一位亡国投降之君,孤苦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历史背景、时代风貌、经历体验和个性特征等各方面因素,分析南唐后主李煜的后期代表词作,从其主题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感性层面着手,在情景交融的唯美意境中体会个人、国家和宇宙命运错综交织的复杂情感,挖掘融合了哀婉之美、悲凉之美和气象之美并以情贯之的深层美学意蕴。从而在重温古典传统美学的过程中窥得艺术和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通过一位普通劳动者———古巴渔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的真实经历,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硬汉形象———桑提亚哥。通过这一硬汉讴歌了人类的永恒价值———人的自信,也使得桑提亚哥成为海明威硬汉形象中唯一的、被赋与灵魂的硬汉。《老人与海》在海明威创作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作者创作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性作品。  相似文献   

12.
“气”作为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范畴,对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有着原创性意义。“气”是体验的世界,生命的本真,它不仅是人生命的元素,也是人精神的原生性形态,是思想感情获取本原性力量的源泉,这些特性,使“气”具有成为创生文学艺术母体的意义。再者“气”也决定着人的个性、气质,而一个作家独特的个性和气质,则决定着他作品的独特风格,并使其获得独立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苏轼的诗学思想和书法理论在内在精神与创作观念上表现出互通性,“尚意”、“神似”、“无法”、“自然”是其文学艺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并作为文艺作品的品评标准。这种互通性可以从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和苏轼人生经历两个方面得到阐释。  相似文献   

14.
简帛的出土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以往的研究多限于考古、文物、历史学界,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古代文学界对简帛中的文学世界的研究开始予以重视,对重现于世的文学作品进行新的认识。使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生活气氛和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15.
在汉代,司马迁、扬雄、班固、王逸四家先后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富有个性的评价,他们或褒扬,或同情,或批评,态度,观点不一,这场出骚之辨对于屈原及楚辞的学功绩及学史地位的确立具有重大意义,也标志着这一时期学批评中自主意识的加强,审神论独特的审美思想和个性化的人生经历,不难明晓汉代屈骚之辩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钱维城、维乔是清代常州钱氏家族最重要的人物,钱维城是乾隆极为赏识的文学侍臣之一,维乔亦紧追其兄,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兄弟二人由于所受的教育及成长环境的大体相似,在诗歌创作上呈现出很多相似的追求,强调“诗画相生”,着意追求真性情;且二人都对李白、杜甫、苏轼十分敬仰,崇尚三者的精致高格,并将之作为自己一生的精神追求.由于生活内容与诗歌旨趣的大体相似,二者的诗歌内容与题材就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个体及人生际遇的差异,二人在诗文情怀及诗歌体式选择上又呈现出些许不同  相似文献   

17.
唐代工具赋在赋体文学题材开拓上具有创新意义,其主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道家之理,儒家之功,佛家之悯。唐代工具赋是赋家对工具的巧妙构造所作的颂歌,又是对工具所含哲理的阐释。由于工具不同于其他器物的特点,从而创造出一些独有的艺术特色,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唐代工具赋给后人留下了当时器物形制、构造、使用的有关情况,可补充史料的不足,具有较高的文化意义和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怎样提高鉴赏能力、增强效果这一问题,从要善于领会新的立意,要善于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人,要善于捕捉新的意境,要善于鉴别不同风格,要善于揭示作者自己未曾意识到的内容等五个方面加以论述,希望能够为提高读者水平和鉴赏能力,提供一点可借鉴的经验,从而达到既陶冶了情操、丰实了精神生活,又达到花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大收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已成为现代文化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但在科技革命和国际化浪潮中,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正面临着不正当利用,甚至是扭曲破坏的危险。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著作权特点的差异,使得现有的著作权法在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时具有局限性。我国应在专门针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中明确权利主体、权利内容与保护范围等,同时政府在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应起到引导和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由于多元文化观深入人心、媒体的关注和扶持、印第安裔学者及活动家的推动,以往一直不为美国主流文化所承认的印第安文学迅速崛起并保持繁荣兴旺的势头。其复兴和发展表现出下述特点:印第安裔作家具有丰富的文学研究与写作经验和开阔的视野;他们的作品奠定在坚实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植根于悠久的文学传统之中;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各异,但都表达了自己对有关社会人生和宇宙自然的重要问题的见解;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政治、文化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