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民族地区基层的政府综合门户网站,因媒介自身强大的信息整合功能,不断提高的PC、手机终端普及率,以及管理者不断增强的媒介经营管理意识,在民族文化传播中发挥着独特的直观视觉呈现、即时信息传达、多主体传播等功能。但由于我国民族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民族地区基层网络建设目前呈现出受众的网络媒介使用率低且区域差异较大、门户网站民族文化特色呈现不足、传播民族文化的系统性专题性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以《中国·建始网》为个案的研究发现,我国民族地区基层网络媒体传播民族文化,重点可从开发手机客户端,提高网络媒介使用率;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实现差异化传播;打通线上线下交流,实现民族文化多载体传播等方面着手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与鹤峰县的实地调查显示,民族地区的媒体使用率与信息化程度偏低,网络化程度与城市居民差异较大。但手机媒体的上网功能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并在当地的政治传播与文化传播方面显现出功能拓展空间。管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手机媒体的应用趋势,并通过其新兴功能的实现,有效功能的强化,以及媒介观念的引导,实现手机媒体对少数民族受众生活方式与价值认同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介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发挥传播优势的同时也扩大了信息鸿沟,尤其是在网络媒介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其文化传播现状亟待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恩施地区民族受众对网络媒介的使用非常有限,对信息的使用形式单一,整体媒介素养水平较低,大大影响了民族文化传播效果。为增强这一效果,本文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民族品牌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改变当前该地区民族文化传播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数字化建设现状,作者对701种高校文科学报的门户网站创建情况和信息发布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发现:58.8%的高校文科学报建有门户网站,但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学报的数字化建设水平差异较大;建有门户网站的学报中,48.2%使用了期刊协同采编系统,73%利用门户网站进行数字出版,实现了网站与数据库的同步出版和论文的开放获取;绝大多数学报与数据库合作实现优先出版,但很少在门户网站上进行预出版;越来越多的学报意识到,只有将不同的媒介平台和传播渠道关联起来才能扩大传播范围,提升社会效益和传播效果.注重门户网站的运营管理、不断更新数字出版理念、走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具备新媒介素养的复合型编辑人才队伍,是提升高校文科学报数字化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手机文化及其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文化是指以移动通信技术为物质技术基础,以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和跨媒介融合为产业依托,以手机媒介为信息传播、社会交往、文化创造与交流的工具,以信息服务和文化内容创造、生产、传播和消费为主要内容,随着手机的普及应用而形成的一种流动的大众媒介文化生活样式.在构成上,手机文化是由手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层面联结融合所构成的文化形态.综合地认识和把握手机文化现象,有利于推动手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们方方面面的信息需求都离不开网络媒介,网络已成为当今诸种媒介中最为方便快捷的传播渠道。本文选取"媒介环境学"的文化批评意识这一研究角度作为研究网络媒介的切入点,对网络媒介的传播模式进行探讨,以媒介环境学派的批判理念为基础对网络媒介环境的社会影响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囿于文化信息资源的现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穷落后依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信息资源环境的现状、政府部门对国内各民族间跨文化传播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媒体从业人员跨文化传播素养与技巧的欠缺、国内跨文化传播研究相对滞后等都是导致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贫困并进而产生经济贫困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只有提升政府部门对信息传播与民族发展内在关系的认识、高度重视跨文化传播的解读效果、加大信息传播软硬件的建设力度,提高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的大众传媒素养,才能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变迁和经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新兴媒介,近些年越来越深地融进了北京、西安、南京等历史古都的文化传播中。围绕着古都的历史传承、遗产保护和文化精神弘扬等命题,网络媒介积极参与了相关的信息资讯发布、历史知识探讨和文化传播等活动,传播形式不断创新,传播内容不断深化,传播效果不断增强,这不仅是网络文化不断深入社会生活的结果,也是历史古都文化传播不断寻求创新突破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粟幸福 《今传媒》2010,18(10):38-40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作者以湘西地区为例从传播渠道、接触频度、内容偏好等三方面分析了大众媒介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受众精神文化消费的影响。经过分析,得出这样几个结论:电视是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受众获取各种精神文化消费信息的主要渠道;媒介的接触频度对西部地区农村受众的精神文化消费有一定的影响;媒介内容偏好仍然呈现娱乐>信息>知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伴随通讯技术的进步,作为人们通讯工具之一的手机,其功能不断拓展,特别是短信、彩信等出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人们之间记录、存储、传输、交流和呈现信息的新媒介。针对手机在新闻资讯传播方面显示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平面媒体纷纷推出以手机为媒介的新闻信息服务的业务,即将纸质媒体的新闻内容,进行数字化转换,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手机上,使手机用户能够即时、快捷、便利地阅读当天报纸新闻。  相似文献   

11.
在广告活动中,大众媒介在广告主与广告对象之间充当媒介,将产品、企业、服务信息传播给消费者,从而沟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起着广告媒介的作用。除了一些大众媒介、日益兴起的网络媒介外,还有着包括楼宇液晶电视、卖场终端电视、手机电视等更为分众化的媒介。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10):45-49
在政治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实现社会化过程中,政治信息存在各种陷阱,新媒介文化的侵扰以及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都会构成受众对政治文化的接收困境,这也日益凸显出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在媒介时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媒介、手机媒介、数字电视媒介等多种新型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和深度融合,报纸媒介要想适应新媒介时代的发展,需在其内容变革的同时,加强其版式视觉化的设计传播创新力度。本文通过分析视觉文化对报纸版式设计的影响,研究报纸版式中视觉要素的表达方式,提出信息文本的图像分析解释法、文字内容的造型转化法、版面设计的多样布局法等报纸版式视觉化设计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网络媒介和手机媒介广泛的开放性和深度的参与性、传播的交互性和方式的多样性、空间的全球性和时间的无限性,充分满足了受众知识信息的需求,它对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的影响日益显现,我们决不可忽视。图书馆人应该迎合新媒体时代的变革,以新媒介为平台,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搭建图书馆实时交流平台,积极探索图书馆在网络媒介与手机媒介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的策略,进而达到知识信息社会化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王舜 《报刊之友》2013,(8):43-44
《南方日报》对清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报道内容以"民族文化"和"区域发展"为主,呈现差异再现与发展叙事的报道框架。在其报道中,政府是主要信源,清远少数民族被动地处于信息传播的末端,自上而下的传播影响了对清远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现实的建构,造成真实境况与媒介镜像的巨大差别,媒体的低度再现使少数民族地区仍处于媒介弱势。  相似文献   

16.
《南方日报》对清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报道内容以“民族文化”和“区域发展”为主,呈现差异再现与发展叙事的报道框架。在其报道中,政府是主要信源,清远少数民族被动地处于信息传播的末端,自上而下的传播影响了对清远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现实的建构,造成真实境况与媒介镜像的巨大差别,媒体的低度再现使少数民族地区仍处于媒介弱势。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公众的媒介接触由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移向转变的框架内,网络媒介内部受众行为由传统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等信息内容获取向社会化媒体的社会性的创造与分享转向;在社会化媒体内部,亦发生由最初网络邮件、博客等媒体向社交媒体、微博等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特性媒体的结构性转移.从中可发现两条演变主线:个人逐渐掌控创造并传播内容的权利与能力,分享与关联而创新了媒介与人的社会化属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媒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网络媒介、手机、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介之间为了争夺受众群展开了激烈的交战.网络媒介以其自身的时效性、内容全面性、互动性等特点,在媒介市场中的份量日益加重,成为报纸发展的巨大挑战.开设电子版报纸,增加深入报道,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树立品牌意识,创新发行方式,提高广告的真实性、实用性等渠道能够有效的帮助报纸增加发行量,提高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4,(19):69-73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的大众媒体产生并迅猛发展。智能手机流行、网络的高速传播更是促进了手机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手机新媒体具有多样化的传播手段、非常强大的信息互通性等特点,不仅拥有更强大的通信功能,还搭建了信息分享等社交类应用,其信息实时传播拉近了受众的距离,极大地改变了媒介传播生态和受众信息反馈方式。本文以微博、微信等手机新媒体平台为例,分析手机新媒体的主要传播特征及其导向作用对社会的影响,倡导手机新媒体多传播正效应正能量的信息,提高全民媒介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美娜  项国雄 《新闻界》2005,(5):48-49,47
媒介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人的行为方式还表现在对人的思想、文化的影响,新传播技术的威力不但会重塑媒介产业,同时也会影响到依赖媒介生存的世界.本文中大众媒介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大众媒介;新媒介则是指手机、摄录机、电脑等新兴媒介以及以互联网、万维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媒介.新媒介的出现使得传播形式得以改变,人们运用媒介和媒介内容的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媒介不再威力无比,受众不再软弱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