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莉 《今传媒》2016,(7):89-90
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打破了以往内地青春题材电影的“回忆”式叙事套路,转而关注当下正值青春的青年群体,从“不怀旧、无青春”的策略桎梏中挣脱而出,在主题的表达上呈现出励志与正能量的积极态度;拍摄风格与叙事很好地借鉴了台湾青春电影“小清新”的镜头风格,给疲软的国产青春电影市场注入一阵清风;最后,在叙事空间的展示上,从封闭压抑的教室、食堂到开阔自由的天台、街道,饱含了青年文化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寓意.  相似文献   

2.
生命个体的被动游移和内心对稳定的渴求呈现为现代性内部嵌藏的固有悖论。而怀旧行为的本质是调取过去的生命片段来纾解此刻生命遭逢的情感困顿,以此缝合情感裂隙,获得情感的救赎。作为当下国产电影的重要类型,青春电影呈现出明显的怀旧趋向,青春生命"未成熟"和"成长"的本质决定了其遭受现代性悖论时必然走向深切的社会剖析和文化反思。但是,当我们以现代性本质问诊当下国产青春电影之时,却发现国产青春电影以"怀旧"为策略篡改了青春生命和青春故事的本质,呈现为一种断裂式的沉溺"怀旧"的话语悖反。  相似文献   

3.
马强 《今传媒》2015,(2):82-83
与电影《黄金时代》同期上映的《亲爱的》和《心花路放》,已经分别从社会冷思考与现实热炒作的潮评中褪去,而相比《黄金时代》的票房却步伐坎坷、雾路艰辛。文艺气息浓重的电影却在这个时代没有完全体现出价值,而这份历史与文化的使命也随之淡然消逝。也许会有太多的观众以现代的思潮去理解《黄金时代》的缘由与经过,使得恰恰在后现代主义风格中独树一帜的电影《黄金时代》,虽然也掺拌着现代青年人的理想,但终究被滚滚红尘掩盖了历史的文化诉求。本文围绕电影《黄金时代》的"成"与"败",从电影文本、历史文化和商业制作的角度出发来评述影片当中隐含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4.
电影《少年的你》比较真实地还原了校园生活中面临高考压力的少年们的群体"自我矛盾"以及与"大人"之间的现实矛盾,聚焦了青春成长视角下我国少年的生存问题。本文以规训为审视基点,分别从家庭、社会、伦理等三个角度试图探究电影中人物的情感成因与行为动机,描摹在规训体制下少年的叛逆与挣脱。作为指向至善的电影艺术产出,理性的思辨为电影文本提供了文化思考的阐释视角。  相似文献   

5.
由芒果TV出品,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摄制的主旋律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突破了传统主旋律纪录片沉闷、宏大的窠臼,通过29名"小"人物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挥汗青春的动人故事,从"青春"的母题出发讨论将青年的命运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引导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此外,该纪录片从文化风俗以及对话关系两方面体现出对异文化的尊重,并且在视听语言方面充分体现着青春活力以及民族特色,营造出朝气蓬勃的氛围,使主旋律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成功进行了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梁尚蓉 《今传媒》2020,29(3):115-117
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得了7. 2亿的票房,这部电影的热映将国产青春电影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后,国产青春电影基本上沿袭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怀旧叙事策略,一场繁华盛大的青春光影盛宴由此展开。2014年《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影片相继出现,2015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继续书写着对青春的追忆,如《万物生长》《左耳》《栀子花开》等影片,构建了国产电影的青春消费奇观。然而,此类青春电影的创作呈现出一种同质化、情节松散、过度堆砌怀旧的倾向,人物性格单一、叙事模式化的共同特点使得很多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2016年《七月与安生》和2017年《芳华》等青春题材的影片凭借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本文通过分析《七月与安生》对青春怀旧电影叙事的继承和创新,希望为此后的青春题材电影提供良性发展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代欣 《今传媒》2011,(7):80-82
2010年,新媒体电影首次大规模呈现,因此有人将2010年称作"网剧元年",网剧即网络电视剧和网络电影。在对新媒体电影现状介绍的基础上,我们以"11度青春"系列电影为例,通过对其成功之处进行分析,提出新媒体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由小说《陆犯焉识》改编而成的电影《归来》,通过转变文学作品中的叙述结构、叙述方式,重塑主要人物形象,实现了影像对文学文本的置换和再造,媒介的转换使电影文本具有了不同于文学文本的意义世界.电影淡化了文学文本中政治与人生碰撞下知识分子苦难命运的主题,凸显了影视作品所擅长的恒久而温情的爱情话题.本文试图通过解读《陆犯焉识》的电影改编,厘清电影媒介与文字的区别,分析媒介转换所带来的文化意义的嬗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框架理论和质化的内容分析法,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底期间关于"钓鱼岛"事件的新闻报道为样本,对两份报纸在相关报道中的框架运用和中国形象呈现进行了差异对比分析,进而深入考查了地缘政治冲突报道中干扰英美大报建构第三方主权国家形象的政治文化因子。本文认为,同处欧美媒介体系的两份大报在钓鱼岛冲突报道中呈现中国形象的离散性,应该归因于英美两国原生社会结构和文化语境对媒体为施加的限制性和构成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建明 《今传媒》2004,(2):37-37
古装电视剧《天下粮仓》轰动一时,意得志满的编剧、导演一干人等又聚在一起打算侍弄姐妹篇《天下大业》。据透露,该剧将沿用当前影视界“美人计”的惯用伎俩,启用一些青春靓丽、朝气蓬勃的青年演员,并将其定位为“宫廷青春偶像剧”。  相似文献   

11.
罗锋  周婷 《现代视听》2012,(5):30-32
2012年婚恋节目《非诚勿扰》的广告招商高达18亿元,仅次于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再次引来热议。而与广告相关联的受众作为视觉研究的重要范畴,受众在"看"与"被看"之间显露了视觉文化的发展脉络。本文旨在以《非诚勿扰》为分析对象,重新审视受众的视觉现象,探索当前受众在凝视中与视觉景观的关系,并反思其呈现的交互式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因与奥斯卡奖时间上前后呼应,这个由美国娱记组织的电影评奖,被看成奥斯卡的开幕序曲。而本届“金球奖”由于《十面埋伏》的“角逐”,于国人而言变得更有看点。与同为提名的其他外语片相比。极尽绚烂而空洞的《十面埋伏》缺少的不仅是获奖的理由.而且是背后代表的中国电影的整体文化缺位。  相似文献   

13.
张俨 《报刊之友》2014,(9):99-100
论文通过对2013年具有代表性的青春纪念题材《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两部电影在影像风格、叙事策略和人文意蕴三个方面的对比,论证两部电影成功的元素,同时对目前国产商业电影表现出来的明显的艺术审美特质进行论证,期待商业电影的艺术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张圆  张宝贵 《视听》2023,(4):36-39
电影《野马分鬃》以平实冲淡的叙事效果呈现了杂糅着躁动挣扎与琐碎平淡的青春故事。将影片置于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视域发现,主人公经由对“野马”镜中像的认同与迷恋,建构起理想自我,由此展开了富有反叛性的社会冒险奇旅;通过对“野马”镜中像的误认,在失落的现实阵痛中揭示了成长的代价;凭借同他者与情境的镜像关系建构,形成主人公内在自我的有机参照,并从整体上丰富了文本的审美意涵和艺术表现力。影片的青春叙事对中国当代青春片创作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失恋三十三天》上映创造小成本青春爱情电影奇迹,至此之后,以《致青春》、《何以笙箫默》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国产青春爱情片便一直活跃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在这些电影中,有些好评不断,创造票房神话;有些则被网友痛批,被称为"烂片"。那么,当今国产青春爱情片的现状究竟如何?本文将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即《致青春》)为例,从内容核心、文化消费以及存在问题三方面,加以详述。  相似文献   

16.
段婧 《新闻世界》2012,(5):204-205
《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一部我国优秀的成长题材电影,无论是从情节、表现主题乃至重要的场景镜头等方面,都受到了同类型电影《美国往事》的影响。本文尝试结合两部影片导演的创作背景,通过两部电影文本在影像内容、影像表现手法以及经典段落的对比分析,探析我国电影在借鉴西方电影的同时,如何体现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它的宣传,在如今的“微博时代”里,电影的宣传营销更是离不开微博,微博的独特特点让越来越多的电影宣传方选择使用微博进行电影的微博营销。本文笔者将以电视《致青春》为例,对电影的微博营销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青春电影不断出现,已成为一种现象。本文运用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和文本分析法,研究新世纪青春电影的青年亚文化特征,及其呈现出的青年亚文化仍将在保持自身特色与最终被收编的张力中继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青春残酷”是当代青春?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体现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伤痛。本文追溯了“青春残酷”的来源和定义,并以《皮囊》和《十三棵泡桐》为例,雌述中西文化视野下的“青春残酷”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姚园园 《东南传播》2014,(1):110-112
新世纪青春电影不断出现,已成为一种现象.本文运用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和文本分析法,研究新世纪青春电影的青年亚文化特征,及其呈现出的青年亚文化仍将在保持自身特色与最终被收编的张力中继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