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靖鸣 《新闻传播》2005,(9):42-44
新闻工作从采访到编辑,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新闻敏感,新闻敏感贯穿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始终,具体表现在记者的采访和写作过程中,以及编辑的选择稿件,修改稿件,组织稿件,组织版面(节目)等等。大量的新闻实践也充分说明,不仅在记者的发现,捕捉新闻和表达新闻事实的诸环节需要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2.
十大事件     
《传媒》2013,(1):18-22
一、新闻出版总署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 2012年5月,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央纪委驻新闻出版总署纪检组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自2012年5月15日至8月15日在全国开展为期3个月的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的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打击和治理的范围包括:社会机构或人员假冒新闻单位或新闻记者搞所谓的新闻采访活动及利用"采访"活动敲诈勒索;新闻记者利用采访活动牟取利益,接受企业和公关公司"红包";报刊出版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搞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等.  相似文献   

3.
程锁  张辉 《新闻传播》2010,(2):77-77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和新闻报道工作中收取被采访和被报道单位、个人及有关方面的报酬或费用的行为。这是1995年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的《关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中关于有偿新闻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付费采访”之弊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长一段时间内,部分新闻记凭借“无冕之王”的头衔,大搞“有偿新闻”,结果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抨击。时至今日,另一种形式的“有偿新闻”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只不过这次付费的主体变成了媒体和记:记要想采访,必须先付费,采访金鸡百花电影节交费、采访金鹰电视节交费、采访皇马交费,甚至连采访古墓发掘也得交上钱才成。毫无例外,向新闻来源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7,(1)
秦中随笔“有偿新闻”如今在新闻界泛滥成灾。有的把广告以“专访”、“专版”、征文的形式出现,蒙骗受众;有的传媒机构干脆成立专门班子搞“有偿新闻”,对稿件明确规定了收费标准。一些传媒内部的部门和驻外埠采访单位为“有偿新闻”设立小金柜;一些驻外埠记者与驻地...  相似文献   

6.
作为厦门电视台新闻评论记者,笔者主要从事电视评论节目《十分关注》的采访制作,经常需要采访一些专家学者,请他们对某些重大或者热点的新闻事件进行评析。近年来时常碰到一些采访对象或直接或委婉地提出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电视台什么时候才能在稿件播发后,给运用了相关专业知识的被访者付费?  相似文献   

7.
笔者这里说的“有偿新闻”,泛指以记者通过受礼、拿红包,或接受被采访对象提供的采访便利(报销远程车、船、机票,甚至报销游山玩水的票据)为前提做出的新闻。说白了,这样的稿件是含了“金”的,含了被宣传单位的支出,也含了被宣传单位的用意。新形势下,有偿新闻的形式又有所变化和“发展”,有的编辑记  相似文献   

8.
新闻专题节目主持人是直接参与新闻专题节目的策划、组织、管理、播出,并处于节目中心地位的人。寻么,他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笔者认为,新闻专题节目主持人应该具有较强的策划组织协调能力,他们不仅要主持节目,还要参与确定主题、构思节目、采访撰写稿件,到编制节目的整个过程,在节目中要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新闻工作中的表现,是当前腐败现象在新闻队伍中的反映。它不仅腐蚀新闻队伍,而且败坏党的新闻工作声誉,背离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有偿新闻"屡禁不止,近几年大有回潮滋蔓之势。对其顽性,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项投重药以治之."有偿新闻"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现择其要者,略举数端:采编、刊播有偿广告新闻和有偿新闻性节目;采访活动和新闻报道由被采访单位和个人"赞助"或向对方索取"宣传费";采编播人员兼职从事第二职业或从事新闻"走穴"活动,谋利于个人;把新闻性的版面、节目,变相为广告,进行企业形象、广…  相似文献   

10.
中宣部有位领导曾经对“有偿新闻”作过透彻的揭露:“明明是新闻采访,偏偏收取宣传费:明明是广告,偏要用新闻形式进行包装;明明是钱稿交易,说成是‘奖金’;明明是向企业或个人出让栏目、节目、专版,却说是合作宣传……”这几年,由于中央和各新闻单位加强教育和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有偿新闻”这股不正之风大大有所收敛,但也不能说已经偃旗息鼓、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11.
在神圣的新闻事业内部,“有偿新闻”问题不容回避。几年来,虽经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的治理,有偿新闻蔓延势头得到了遏制,但问题仍然存在,有的还比较严重。禁止有偿新闻,已提到“加大新闻界的反腐败力度”的高度,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新闻业内的高度重视。有偿新闻有各种表现: 其一是有组织的集体有偿新闻。如有些新闻单位,新闻报道活动和经营活动不分,新闻采编队伍和经营队伍不分,甚至采取强制性措施,下指标,分任务,要求记者搞创收;有的把采编人员的工资、奖金与拉广告挂起钩来,实行奖罚;有的新闻单位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企业作形象广告,并不标明广告;有些新闻单位出卖版面、时段、节目,或将版面、时段、节目承包给个人。 其二是个人有偿新闻。一些新闻单位的采编人员向采访对象索取车马费、误餐费、劳务费;有的记者以其他形式向企业索取产品、财物等。 其三是被动有偿新闻;有些企业在新闻发布会等活动中,给记者发“红包”、纪念品;有些企业以各种名义组织记者参加采访、旅游和娱乐活动;有些单位还设立名目给记者开稿费、发奖金、奖品等。 其四是那些隐蔽的、变相的、受某种利益驱动的有偿新闻。  相似文献   

12.
王达萌 《记者摇篮》2006,(11):24-25
“有偿新闻”的定义,学术界至今尚未给出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将新闻记者、编辑或媒体因接受钱物及其他利益而以新闻形式发布的信息,称之为“有偿新闻”。当然,“有偿新闻”作为一个概念,也可以指代这类行为和现象。“有偿新闻”的现实形态五花八门,按“有偿”形态可分为六类:1、接受劳务费等红包、有价证券、礼品,获取各类消费、好处,如餐饮、旅游、入学、住房和为亲友解决工作问题等。这是最为典型的“有偿新闻”行为,虽然兑现“有偿”可能会采取延时拖后或提前进行感情投资等变异方式。2、以新闻为诱饵换取经营利益(如广告、发行)或赞助。3、以内参、曝光等为要挟,迫使对方提供钱、物、好处等。4、媒体给采编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从而使“有偿新闻”堂而皇之地成为经营创收手段,如有偿组版、联办节目。5、不同媒体、新闻单位(包括记者编辑)之间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背景而互相交换新闻。6、某些中介、公关公司以营利为目的,非法运作(实为经营)新闻。这些新闻按信息性质可分为具备新闻价值、不具备新闻价值和人为杜撰炒作的虚假新闻三类。  相似文献   

13.
这里说的有偿新闻,是指商品化的新闻报道,即某单位向新闻机关(报纸、电台、电视台等)花了钱才能把本单位要宣传的东西宣传出去的报道,也就是新闻机关得到某单位支付的货币或物资后,才去进行采访的报道。其具体做法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此,我抛开不述了。我只想谈一点搞有偿新闻的利弊。我总的看法是:搞有偿新闻弊多利少,今后不应再搞了。从短期行为看,搞有偿新闻是有一定的利益(或“效益”)的。比如,对新闻机关来说,是得了“实惠”,增加了财源。过去缺钱办不成的事办成了,如增加和改善技术装备,改进采访手段,改善办公条件,增加职工福利待遇,增发奖金;电视台还可购买电视节目、影片,丰富电视屏幕(至于节目质  相似文献   

14.
“有偿新闻”约束机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开怡 《新闻界》2006,(4):30-30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特权获取金钱或其他相关利益的行为。对“有偿新闻”的认定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有偿新闻”的主体是新闻单位或其从业人员;第二,“有偿新闻”发生于新闻报道活动中,体现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务行为;第三,“有偿新闻”以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有偿新闻"是我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在新闻界出现的腐败现象。"有偿新闻"并不是新闻单位与受众之间的正当交易行为,而是以发布或不发布"新闻"为条件向"新闻"中涉及的对象获取非法利益。鉴于"有偿新闻"破坏新闻业的信誉,有关管理部门屡加禁止。《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都有新闻采编人员不得利用采编报道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向采访对象或利害关系人索取财物和其他利益,或者借舆论监督进行敲诈勒索、打击报复等规定。  相似文献   

16.
视野     
《视听界》1996,(4)
治理“有偿新闻”措施出台据新华社五月七日电,我国新闻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治理“有偿新闻”措施出台,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采访归采访,赞助归赞助,两者不能合二为一。采访不能由被采访单位出“赞助费”,新闻报道决不允许收取“宜  相似文献   

17.
陈佑臻 《中国广播》2007,(11):17-18
最近,北京电视台“纸做的包子”假新闻事件出现以后,新闻队伍再次开始深刻反思队伍素质问题,广电媒体柏对发展较快的湖南,提出了治理新闻媒体“五大公害”的主张,达“五大公害”是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低俗报道、过多负面报道、不良广告。确实,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和产业飞速发展,新闻媒体实力不断壮大,新闻从业人员也一再增加,广电媒体节目质量整体得到提高,从业队伍整体上也显示出高水平、高素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有偿新闻的病因与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 《记者摇篮》2005,(5):19-19
“有偿新闻”是权力拥有者的腐败现象在新闻界的一种延伸。新闻腐败是行业腐败的一种具体表现。有偿新闻是一种变相的权钱交易,有偿新闻和新闻广告化,是新闻业走向市场后出现的突出问题。新闻从业者掌握着版面和节目时间,拥有一定的信息发布权。企业、单位要扩大自己的知名度(知名度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就要借助传媒做宣传。它们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花大价钱做广告宣传;二是用低于广告价位很多的钱款支付给有发稿权的新闻从业者。  相似文献   

19.
传媒视野     
《现代视听》2012,(5):1-3
传媒资讯新闻出版总署等:严格处理"新闻敲诈"等违法活动为打击真假记者以"曝光"为名进行敲诈勒索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央纪委驻新闻出版总署等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决定自5月15日至8月15日在全国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据悉,此次专项行动打击范围包括:社会机构或人员假冒新闻单位或新闻记者从事所谓新闻采访活动及利用"采访"活动敲诈勒索,新闻记者利用采访活动牟取利益、接受企业和公关公司"红包",报刊出版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从事有偿新闻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新闻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一种带有新含义的“有偿新闻”频频出现——一些媒体通过花钱获取独家新闻采访垄断权,这种竞争手段在体育新闻采访中显得尤其突出。事实上,随着体育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在国际上付费采访已经相当普遍。尤其是世界杯之类的体育新闻采访,买断某某“明星”球员的采访权是经常有的事情。我国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