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师教育类课程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中,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教学实践环节和教育类课程教学方法落后是导致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对目前高师教育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以期提出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
从改革高师教育类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入手,提出了构建高师教育类新课程体系的设想,即渗透性课程、根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成长性课程“四大领域”;教师修养、教育理论、教学理论、教育技术、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六组模块”;主修、辅修、讲座活动“三类课程”相结合的高师教育类新课程体系,旨在培养高素质教师、引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19,(2):106-109
现行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与《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都非常注重师范专业师范性的体现和建构过程。这就要求高校尤其是地方高师院校须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和设置教师教育类课程群;同时,只有充分吸纳中学教师到地方高师院校的教学团队中来,才能有效实现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实现地方高师院校课程教学与中学教学的无缝对接,才能让师范生的班主任工作与育人能力培养卓有成效,才能真正实现师范生毕业即为教师"成手"乃至"能手"的创新型人才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一、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师教育类课程主要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科教学法等课程,这类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这类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特点,使学生能真正得到从事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高师学生要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学好教育类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中规定:“非师范院  相似文献   

5.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文中在介绍和谐师生关系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和分析高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意义的基础上,从教师、教学模式、课堂沟通模式及学生四大方面系统阐述了高师教育类课程教学中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思路。  相似文献   

6.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正确理解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开展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和推进学科发展的前提.加强课程与教学论团队建设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高师院校强化与中小学合作、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高师院校课程与教学论团队迄今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过程,组织建制不断扩充,发展平台逐渐提升,学术队伍日益壮大,但目前也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进与优化.为了更好地促进课程与教学论团队发展,高师院校需要凝聚资源,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团队活动的日常化,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单玲 《当代教师教育》2012,(3):61-63,93
本文介绍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颁布的背景,并以心理类课程为例,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研究和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团队五个方面,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师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体现地方高师的特点和教师专业化属性,课程内容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对实践性课程重视不够,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地方高师必须树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注重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可持续性;要从强化通识课程、调整专业课程、加强教育学科类课程、改革实践课程等方面重构地方高师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师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体现地方高师的特点和教师专业化属性,课程内容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对实践性课程重视不够,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地方高师必须树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注重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可持续性;要从强化通识课程、调整专业课程、加强教育学科类课程、改革实践课程等方面重构地方高师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池州师专学报》2010,(6):F0003-F0003
“池州学院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团队”是2010年立项的省级教学团队,本团队共有17名成员,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12人;80%的教师取得了硕、博学位。团队成员由教育系教师和负责本科专业学科教育学教学的教师组成,主要承担我院本科专业教师教育类系列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已形成一支专业、职称、学位、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1.
在高职教育中,专业课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为推进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要以教师队伍为“主力军”、以课程建设为“主战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形成协同效应。相应地,从打造“双导师”教师队伍、构建“双育人”课程体系、拓展“多渠道”课堂教学3个方面提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儿童心理学是师范专业的一门核心理论课程,为了加强课程与社会联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年来,我们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实践体系及教学团队建设进行研究与探索,以期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要具有生命力,办出特色,专业设置是基础,课程设置是核心,师资队伍建设是前题,实践教学是保证。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强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内在的品德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统一起来,这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因此,应找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从教师队伍打造、专业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创新等三个维度,推进新时代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河南省郑州、新乡、濮阳12所中等职业学校1133名学生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课程设置方面,学生对文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讲课、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训实习的效果等比较满意;对在校学习和生活、总的课程门数与安排、基础文化课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基本满意;对课程内容难度、职业指导课与素质类课程的设置、课程安排的时间问题、教师管理班级的能力等方面不满意。针对调查结果,应该合理设置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适宜的职业学校教学模式;大力支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建设;努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教学团队的构建应该根据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结构进行。大学英语选修课是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其课程体系宽泛,课程内容丰富,基于选修课程群建设的教学团队能够最大范围地覆盖英语这门学科的各个课程体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及其运行机制的建立,能够在教学运行和教学改革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以贵州省的3所地方本科院校为例,对地方本科院校物理师范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毕业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较低,所存在的问题有教师教育类课程偏少、实践性课程偏少等,课程教学存在着实践性教学薄弱、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毕业生的工作胜任力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建议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增强课程的弹性;优化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形成多层次、序列化的课程体系;变革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  相似文献   

18.
教育类课程是教师教育机构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特色课程,主要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作为课程的实践者,教育类课程师资队伍是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江西省部分本科教师教育机构教育类课程师资队伍结构、科研、师德、课堂教学、继续教育等现状调查出发,提出队伍建设要创新选拔、培养机制,创建适合教育类课程师资队伍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以鼓励教师深入基础教育实践,从而实现队伍“了解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的教师教育课程归纳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科学课程.各层面的教师教育院校在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上是有差异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所取得的经验体现在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善课程结构、实施多样化的课程模式等方面.教师教育课程管理仍存在学科本位、教育类课程地位相对较低、课程设置针对性滞后等问题.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走向将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变革的影响、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要求和课程实施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