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积极性不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过低、实习实训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从充分发挥政校行企各自的优势、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利用"双师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等几个方面,制定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重点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流程和"553"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素养、知识素养、技能素养三个方面对技术技能人才进行培养,由浅入深,有利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积极探索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创生产性教学实训基地,共建产学研高水平师资队伍,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具有落实深化产教融合和破解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为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对数字工匠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职院校积极与政府、行业和企业合作共创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但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产教融合不够全面深入与“工匠精神”培育深度不够等问题。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力求破解现存困境,通过构建“双元主体,五维融通,七个共同”数字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爱专业敬职业、懂技术会实践、有自信敢担当”的数字工匠,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作出了可借鉴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全面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总结现代学徒制经验,强化实习实训,培养大国工匠。为深化产教融合,同时增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研究一种产教科融合理念的“两段、多融、一环”实践教学,针对工匠精神内涵,全过程、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并建立闭环评价机制。教学实践证明,产教科融合理念下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工匠精神内化于心的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培养“工匠型”人才是基于“技能中国”建设对职业院校提出的新型育人目标。面向“技能中国”建设,职业院校培养“工匠型”人才有助于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优化职业教育育人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鉴于此,从“匠心”“匠德”“匠术”“匠行”及“匠人”角度出发,探索构建职业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策略为: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少年工匠+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人才成长系统;推进三全育人,打造“德技并修+资源共享+赛证协同”课程教学平台;落实立德树人,建设“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职业本科是培养高层次、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的新领域,专业教育与职业发展教育融合是培养职业本科“高”定位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在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存在专业教育重技能、缺职业,职业发展教育中简单重复专业知识、缺乏专业技能的系统培训,缺乏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专业与职业系统融合的教育教学途径等问题。目前,职业本科教育尚处于“幼年期”,为了完成“专职融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具有事业导向、问题导向和柔性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并通过“研产学”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问题型”的课程体系、“边缘型”的教学资源和“聚变型”的师资团队建设,实现高层次、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研究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之中。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当代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提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重塑社会价值导向、企业主导现代师徒制、重拾工匠精神的学校培养、打造专兼结合的名师名匠团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打造匠心品质。  相似文献   

8.
职业本科教育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补足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产物。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期,高技术技能人才短缺让职业教育向高层次教育延伸成为必然。国家以政策合力引领职业本科教育发展,逐步完成从摸索到确立的进阶。职业本科学校应沿循培养“一基四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建立“三重两化”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群一院”协同育人机制、夯实专业建设内涵的发展路径。同时,守正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方向要注意强化政府引导、强化学校自律、强化评价督导。  相似文献   

9.
冯文武 《亚太教育》2019,(11):127-127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一种现代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由学校和企业展开合作,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技能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创设学校、企业课程标准、评价方案等,能有效地促进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积极实践探究校企合作机制,以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职业教育全方位转型,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重构与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以“智能+”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行业“标配”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制度体系建设、国际合作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从适应转向引领,应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重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推动教学模式“智慧化”;构建“数字智能+工匠精神”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育复合化;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的匹配度,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化;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推动教育治理法治化;完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打造世界职业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需要研究和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依托与企业共建的"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从培养方案、培养机制和培养理念等方面出发,进行了校本实践。探索出"创设名企情境化教学切入现代学徒培养、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双元主导现代学徒培养、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双实现现代学徒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工匠精神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指明了发展方向。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构建“课赛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丰富工匠精神培育的载体和实现路径,促进高职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本科教育表征为新发展格局下产教融合的适应性、技术知识的跨学科跃升、人才需求层次的高端化和复合化、培养和评价体系的智慧化和多元化,价值旨归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应然之需、职业岗位极化演进的必然、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的演进趋势、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的改革方向,适切于产业技术升级,具有跨界融合的统一性、知识技术的高契合度、多元联动创新的协同性和“新工匠精神”的后现代性,催动人才培养和评价智慧化变革。基于产业智能化场域与教育智慧化场域共轭耦合,将人工智能融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和评价,建构人工智能赋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增值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4.
乡村工匠的培养需要“政、校、培、企”多方协同。本文根据乡村工匠的职业思想特点和各方资源优势,结合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融入黄炎培职教思想,从培养规划、培养平台、培育体系、评价机制、激励举措五个维度,构建乡村工匠培养模式,为乡村技能人才培养、乡村产业振兴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工匠精神内涵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发展高度与广度。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尤为重视技术的强大,而技术的强大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高职院校是培养建设"大国工匠"的主要阵营,将工匠精神与培养技能型人才理念相融合,是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工匠精神的培育能够体现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发展动力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检验高职人才培养机制是否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呼应。目前,职业院校在追求功利性而忽略职业精神培养、企业短缺人才培养过程等现实情况下,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在高职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融入中,存在观念认知程度参差不齐、课程体系不够科学、执行浅尝辄止、不够深入等问题。加强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机制、加强完备校企合作机制是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的担当与责任。  相似文献   

16.
李赟 《继续教育研究》2022,(11):108-112
现代工匠培养、技能社会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现代工匠培养的“四面体通道”式系统性逻辑框架是现代工匠培养系统性工程中的核心环节,其组成部分包含四个内容,分别是政府部门侧、职业教育侧、市场组织侧、社会力量侧等四个参与侧,职业教育侧涉及的主要内容为产业工人技能和技能社会建设的形成过程,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快速发展,使人才培养层次定位和功能目标实现了快速发展,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变得更加迅速,实现了对人才培养层次定位和功能目标的优化升级。在选择具体的行动路线时,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工匠精神有效融入、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社会政策支持建构以及协同联动机制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刘虹 《现代英语》2023,(19):21-24
英语类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积极探索以“赛教融合”为突破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将技能竞赛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旨在提高英语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与职业素养,助力理工类院校培养出更多契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英语人才。文章通过分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内涵与现实价值,运用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策略和成效,以期为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提供些许可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卜复鸣 《职教通讯》2020,(2):118-122
“香山人才”是指熟练掌握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香山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有家族式传统技艺传承、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产教融合化传承、名师培训、技能比武等方式。针对当前“香山人才”的培养途径,可做如下优化: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香山人才计划”培训体系;建立培训学院,与职业院校开展实质性的深度合作;鼓励著书立说,走文化相融的“香山人才”可持续发展之路;营造工匠文化,确立尊匠崇能的人才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国家对新时代的教育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教育高质量发展也对高职院校"培养什么人"提出了现实要求,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多元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实践力的时代创新人才。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具有三个维度:回归生活,直面职业所在的真实样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主体性;关照生命,指向人类的永恒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匠精神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人类在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对工艺技术精益求精、对生产经营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工匠精神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传承性等特点,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培养目标来看,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职业活动为载体,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操作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现代职业教育需要面向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并注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