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治理理论因多元、民主、平等、合作的特征影响高等教育管理,以此发展出高等教育治理理论。公共治理理念带动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化进程,改善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效率,实现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本质诉求,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和转换政府角色,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保证多元主体依法有序参与高等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2.
产权是协调民办高校各方利益关系的边界。清晰而完整的产权制度是民办大学实现多元治理的行动逻辑,也是民办大学治理的微观基础。主体权利与机会平等可以推动民办高校治理格局的转变,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提升民办高校办学的综合效益。我国民办高校的产权治理存在产权主体模糊、产权分割有失公平、产权边界不清晰的困境。化解这一困境需要实现产权治理话语体系从法律层面转向经济层面;建立现代学校产权制度,厘清民办高校产权归属;建立和完善资产监管体系,规范民办高校产权的流转秩序。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推进依法治校,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全面监督的能力,也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文章分析了依法治校对推进高职院校治理的意义,剖析了高职院校推进依法治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顶层设计不够科学、规章制度缺乏规范管理,意识形态领域法制建设有待完善、权益保护需细化,行政化管理明显、依法治校执行力度不足,监督机制不完善、反馈和诉求通道缺乏等。最后提出了推进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策略,包括加强党建工作、注重高职院校法治素养培养、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民主与监督机制等,从而为建设一流高职院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治理的基本保障就是依法进行治校。这是因为法治是大学管理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大学在治理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依法治校的必要性,并以"法"为核心,探究了如何进行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新媒体背景下,提升高校民主治理水平,实现校园民主治理的制度化、现代化、科学化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依法治校,建立健全现代大学科学管理制度已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高校应当根据各级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成立相关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唤醒主体意识,培育治理能力,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参与校园治理的范围,开放限度权利,畅通网络沟通渠道,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才华,提高校园治理的民主性,实现民主治理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公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已溢出教育而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基于公共治理理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公共治理的框架是:将网络管理纳入政府社会公共管理的治理结构;加强网络法制建设,依法构建网络公民社会;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确保网络自由的主体地位;完善公共政策,建立网络公共治理多元参与的互补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下社区参与的平面化网络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7.
正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国现行的"党委领导、校长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高校治校体制,具有鲜明的现代管理特征和公立高校特点。在民办高校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如何建立适合国情、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相适应的民办高校  相似文献   

8.
学校治理现代化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对于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中小学内部治理的制度演变,经历校长责任制、校长负责制、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等发展历程,逐步优化了现代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通过问卷调查能够了解当前中小学内部治理改革的现状与瓶颈,主要表现为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空间仍然不足、师生代表参与决策力度有待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治理保障激励不够以及党组织领导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等方面。因此,要以协同治理理论为指导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外部运行机制包括实施清单管理、加强社会监督及推进家校社合作治理等方面,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包括加强党政协同、落实依法治校以及为师生分权赋能等方面,从而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学校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为衡量中小学治理现代化的程度,基于概念辨析、文献综述及政策分析,提出一个综合性框架,从自主办学、多元共治、依法治校、监督问责、效率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等五维度进行分析。在未来,要在实践中深入推动治理现代化,中小学要加强治理主体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学校治理的体制机制,以测评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审视民办高职院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关键利益相关者,对于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水平和实现良性循环发展,以及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看,民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陷入董事会机构运行虚化、民主管理与监督弱化、权力主体权责边界模糊的困境,导致各治理主体间的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失衡,阻碍民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因此,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要发挥党建引领来增强党组织政治监督与保障作用,用制度建设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立足依法治校构建多元共治的长效治理新格局,并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下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最终实现利益相关者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实现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等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的核心目标。大学内部治理的变革与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要着重突出大学作为治理主体的重要地位,构建科学决策、权力制衡、学术治校、民主参与、有效监督的大学治理结构,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建立基于治理过程控制,由内部评估和外部监督构成的内部治理自律机制。实现路径则在于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队伍、资源集聚、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角色的不恰当定位,给高校和学生自身发展都带来不利影响,转变高校角色并给予重新定位已显得至关重要。西方国家治理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正确定位双方角色,纠正角色越位、错位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治理视野下的高校角色转变趋势有以下几方面:由管制型向服务型,从依人治校到依法治校,从高校的单边治理到高校、社会、家庭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多边治理。  相似文献   

13.
在多元共治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教材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治理的格局。然而,职业教育教材多元主体治理格局还存在一些困境:编写工作的多元主体参与力量不足;评价主体相对单一;选用与管理多元主体参与不足;治理的多元相关主体之间协同不足。针对困境,提出推进职业教育教材多元主体治理格局形成的路径如下:整合资源,破除参与职业教育教材编写主体单一困境;扩大范围,支持多元合力参与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加强引导,推进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教材选用与管理;增进共识,提升职业教育教材治理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性。  相似文献   

14.
杨海华 《职教通讯》2018,(23):42-48
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是区别于传统、蕴含现代性价值追求的学校制度,对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对SZ市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发现,部分职业学校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陷入了依法治校缺乏制度规范、自主管理权力有限、民主管理缺乏组织架构、社会参与形式单一的困境。改变职业学校办学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与问题,需要发挥政府治理职能,落实职业学校主体地位,完善相关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15.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选择。本文以东京大学为对象,分析日本大学法人化与大学治理结构变革,通过对东京大学内部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和组织结构等方面改革经验的梳理,阐述了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以新的价值理念改革和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推进依法治校、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等。  相似文献   

16.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教育需要构建一个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机构,治理方式由传统的内部垂直式管理向现代的开放横向式治理转变。推进的重点是引入社会参与治理的机制,激发社会参与治理的热情,提升教育治理的有效性。教育督导在教育决策、执行、监督闭环中具有既相对分离又协调运转的地位优势,应该发挥其在行政监督和社会公众参与教育治理中的枢纽作用,体现科学性和权威性,为构建多元主体共治的教育治理新格局承担应有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中小学学校治理现代化备受关注的时代背景下,要促进学校内部治理由权威导向、单一向度、自上而下的管理过程,向上下互动、多元共治、民主协商的权力结构转变,让各种治理主体凝心聚力共绘善治有为图景,必须重视教师这一治理主体的参与。教师参与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教师参与是工作场所民主在学校管理中的延伸,是落实全过程民主的重要支撑;教师参与是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的突破口,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途径;教师参与是教师活力的源泉,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分类管理改革的推进,现有民办高校将真正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不同的法人组织。法人属性的差异,意味着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机构的调整和变化。从公共性视角来看,目前我国现有民办高校内部治理呈现出较为典型的私人性特征,表现在治理目的、治理主体、治理机制等方面。对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来说,其内部治理从私人性转向公共性,是现代大学公共属性、民办教育政策导向、获取公共财政支持的综合使然。提升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的公共性,应形成树立以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目的,构建多元共治的治理主体,建立公平、透明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移的趋势下,学院掌握的权力和资源越来越多,科学配置运行学院内部的权力关系、利益关系关系到现代大学制度的落实。治理主体多元参与、治理方式分权制衡、治理程序民主有效,优化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二元结构,五大权力系统和谐运作,是现代大学制度下学院治理的重要特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党政联席会议领导、班子成员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制度保障"的"六位一体"分权制衡治理范式。要制定学院治理章程、提高学院治理机构的权威性和合法性;科学分权并协调权力机构关系;推进信息公开,确保权力阳光运行。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教育管理的两大命题,"依法治教"的概念形成于教育立法的恢复和繁荣阶段,因应了教育治理工具的转型,而"依法治校"的提法在进入新世纪后才逐步成型,旨在重塑学校治理结构,二者是主体不同的两个层次、重点不同的两个方面、不同阶段的两个重点。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逻辑关联并不局限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场域转换,它们在教育法治进程中相互依存:学校内嵌于整个教育系统中,依法治教为依法治校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而学校身兼多重法律角色,由其生发的法律关系极为复杂,依法治校则成为依法治教的关键任务。更为重要的是,二者之间的互动耦合还形成了"软硬兼治""多元共治""学校自治"等新型教育管理模式,极大地拓宽了教育法治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