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正>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PCT申请量为155900件,同比下降4.5%。世界PCT申请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分别从世界各国PCT国际专利申请总量、企业申请人的PCT申请量、高等院校申请人的PCT申请量以及主要技术领域的PCT申请量等方面分析2014年世界PCT国际专利的申请情况,总结出我国PCT专利申请特点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发布数据,受经济不景气因素影响,2009年全球PCT申请量出现30年来的首次下滑,由上一年的163249件降至155900件,降幅为4.5%。但各国  相似文献   

4.
2011年国际PCT专利申请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峻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142-145
对2011年国际PCT专利的申请态势进行数据分析,从世界各国申请总量、公司企业申请量、高等院校申请量、各个技术领域申请量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我国PCT专利申请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中国提交的PCT申请日益增多,据统计,2011年中国PCT国际申请量达到1.64万件,较2010年同比增长33.4%,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根据企业的需求,这些PCT国际申请将陆续进入不同的国家。然而,各个国家在很多方面对专利保护有着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两者对于权利要求  相似文献   

6.
2011年PCT世界专利申请量为181900件,同比增长10.7%。东亚地区(日本,韩国,中国)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趋势。公司申请中,中国的中兴和华为公司位居第一和第三。此外,中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PCT申请量有所突破,首次进入前50强。相关数据反映出我国对外申请的特点:PCT申请量技术仍然与美、日存在较大差距,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需进一步努力提升,申请的技术领域发展不均衡,我国PCY专利申请政策鼓励初见成效,但是仍需进一步探索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机动政策。  相似文献   

7.
"截至201 0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12917件,其中国内申请达到12016件,增速明显,突出表现为3个特征:一是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和受理量有望双双升至世界第4;二是企业成为我国对外申请专利的主体;三是国内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沿海性特征。虽然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隐忧与不足,主要体现在我国PCT申请量仍然相对较少,进入国家阶段率偏低;PCT申请优势企业数量仍显不足,且所涉及的产业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PCT程序成为世界创新者谋求国际专利的首要途径,各国PCT申请量及其动态已成为全球技术竞争格局及其变化的重要反映.近年来中国PCT申请量全球排名不断跃升,使其在全球技术竞争中的表现成世界争论的热点.本文在对有关研究文献、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首先对前10大PCT申请国对世界PCT申请量增长的贡献进行了比较,其次根据各国PCT申请量所占世界份额的变化,对其在全球不同技术组和领域上的重要性及其动态进行了考察;再次,对上述10国在全球市场上的技术比较优势格局及其演变予以了分析;第四,对各国间技术竞争关系及其变化进行了探讨;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PCT专利申请的计量与中国专利的国际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专利计量方法,对全球PCT专利申请进行计量分析,将对了解中国专利的国际保护现状和提高国际保护水平产生重要影响.PCT专利申请计量分析的结果显示,全球PCT专利申请的总量呈现明显的上升发展趋势;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是2007年PCT专利申请国际比例最高的四个国家;中国的PCT专利申请的年度平均增长率最高;PCT申请量全球排名前列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日本和美国;PCT申请量全球排名前列的大学全部集中在美国和日本.中国专利的国际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江苏高校近十年的PCT申请情况分析,为江苏高校国际专利申请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参考.基于合享Incopat专利分析工具,对江苏11所高校2009年至2018年PCT申请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内容包括国际专利申请的总体发展趋势、国际申请占比情况、主要申请人分析及主要竞争技术领域分析.江苏高校PCT申请量在整个专利...  相似文献   

11.
PCT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英文缩写,它确定了国际申请必须满足的统一的形式,为申请人在多国提出专利申请提供了简便的程序,因此,PCT自实施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经是PCT的成员国,同时,PCT体系也已经成为各国申请人向外国寻求专利保护的主要途径,申请量增长迅猛。到2008年3月底,PCT成员国已发展为138个。  相似文献   

12.
那些围绕着华为的华丽数据,强烈地抓取着公众的视线. "第一次,一家中国公司在2008年名列PCT(全球<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榜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个总部设在中国深圳的国际电信设备商,2008年提交了1737项PCT国际专利申请,超过了日本的松下和飞利浦."  相似文献   

13.
《未来与发展》2010,(6):86-86
——国内专利申请量持续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2009年中国专利申请量达到97万件,比2008年增长17.9%,而且其中国内专利的申请量同比增长达到22.4%。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对外贸易创建了广阔的舞台,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大飞跃。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由上年的8,9%提高到9,6%,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与此同时,伴随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国内市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外专利申请近年增长迅速。在2009年全球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申请量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五位。这充分表明国内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PCT的认可度和利用度与日俱增。为全面把握和了解我国企业对PCT制度的运用现状,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组织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对2007、2008年提交PCT申请的国内申请人进行了专项调查,旨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PCT申请存在的困难与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正确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国际专利布局,有效增强企业乃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2003至2007年,瑞典申请人PCT申请量逐年上升,平均增幅为10%。瑞典国民专利保护意识强烈,申请领域多为高新技术行业,申请量巨大。"提倡创新"和"保护创新"的国民意识使瑞典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焦点之一,这也为我国当前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苑》2014,(12):23-23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2014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在中国专利申请增长的推动下,2013年全球专利年申请量继续延续强劲增长势头。 根据报告,2013年全球共提交了约257万件专利申请,其中中国和美国受理的申请占全球申请量的一半以上。2013年中国有825136件申请,占全球总量的32.1%,然后是美国的571612件,占全球总量22.3%。日本以328436件名列第三。而欧洲专利局在全世界的份额降至5.8%。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专利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分技术领域分析了世界范围内低碳技术专利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1990年至2009年,全球共公开了11万余篇低碳技术专利申请。2004年以来,全球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激增。太阳能、先进交通工具、建筑和工业节能相关技术领域是申请量最多的三个领域。各技术领域中,日本、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均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我国在建筑、工业节能技术领域申请量较多,但先进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申请量偏少。此外,我国的申请大量来自大专院校,企业申请数量少而且分散,各领域处于领先位置的企业申请量均不足百件,与国外企业申请动辄数百甚至上千件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8.
我国PCT申请的数量增长很快,但主要集中在华为和中兴两家公司,技术领域主要分布在数字通讯领域,整体上没有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PCT制度已成为当今专利国际保护的重要途径,为发明人在国外寻求专利保护提供了一个高效而经济的程序。近年来,PCT申请量快速增长,其影响日益加深,尤其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运用  相似文献   

19.
资讯     
中央一号文件强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我国PCT申请量排名世界第六,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组委会成立,科技大会获奖项目拥有发明专利840项,歙县被列入国家首批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信息和笔者的专利检索结果,对进入中国国家阶段要求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以下简称中国PCT新型)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整理了全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中国PCT新型的进入量、授权量的年度数据,统计整理申请人信息,筛选出重要技术创新主体及其国家,统计整理中国PCT新型的分类号,分析技术领域的分布状态。本文将专利分析的结果以图表形式呈现,供广大专利申请人和发明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