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商丘”这个地名,历史攸久。纵观史书记载及古老传说,许多地方都提到它。《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和一九八四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尚景熙同志的《河南地名漫录》一书中都认为上古传说中的商丘是现在商丘县的前身。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根据《水经注》、《嘉靖开州志》、《艺文类聚》等书对此问题的记载,我认为上古地名商丘是指今天的濮阳。  相似文献   

2.
"帝丘"和"商丘"这两个地名自古就有,在诸多历史文献中频繁出现,研究夏商周历史不可避免地都要接触到这两个重要地名。商族的先公相土和商代的始王汤都曾居于商丘,说明商丘和先商时期商部族的迁徙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许多人认为,商丘是现在商丘县的前身,但根据《左传》《水经注》《艺文类聚》等书的记载,古籍中的商丘应该是指古帝丘即今天的濮阳地区。因此,濮阳与殷商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锡伟 《考试周刊》2013,(15):52+49
<正>【教学目标】1.调查地名的由来,感受"巷"、"路"、"桥"的区别;了解地名背后的传说故事、时代背景、风土地貌、名人思想等;根据街名由来创作地名文化牌。2.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收集常州市的地名,深入研究地名的由来,引导学生主动关心身边的事,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中感受家乡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3.通过地名研究,了解其中蕴藏的文化,感受常州的发展变化,展望美好未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地名往往带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随着历史的变迁,各地的文化类型有可能发生分化与融合,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可能会慢慢失去其独特性.但地名却大都世代相因,变化极小。通过对地名的探讨,往往可以发现许多与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有关的珍贵资料。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城市地名由来的探讨.揭示了四川省城市地名由来所遵循的主要依据原则及命名时所反映的一定文化内涵,对了解四川省城市地名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晓华 《快乐阅读》2011,(24):30-31
商丘位于河南省的东部,历史悠久,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历来是黄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其灿烂悠久的历史中,商丘地名,源远流长。商丘市辖2个市辖区(梁园区、睢阳区)、6个县(宁陵、柘城、睢县、民权、虞城、夏邑),代管1个县级市(永城)。所辖各地地名,大多有几百至上千年的历史,它们的起源多是与当地地理环境或历史社会的变革有关,而且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6.
国号即国家或朝代的称号,如汉、唐、元、明、清等。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每当改朝换代之际,新上台的统治者总要变更国号,以表示新朝的圣明。中国从夏朝开始建立国家历经4000余年,其间沧海桑田,改朝换代,次数难举。各朝国号由来约有七种形式。一、以发迹地名定国号。如夏朝,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此称其政权为“夏”。“夏”地名,在今河南阳翟一带。[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商朝,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  相似文献   

7.
文章按照音序指出了山西地名中容易读错的字,并简要分析说明了这些地名易被误读的不理解命名由来、声调的错误、多音字、不认识字、习惯性误读等多方面的原因,并建议本地人了解当地地名中的文化内涵和因素以减少误读。  相似文献   

8.
地名的由来与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影响和文化发展等息息相关.剖析地名这块历史文化的"化石",我们可以领悟到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9.
发言:龙山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地名很有趣,如天马山乌鸦河鸡公岩神仙洞,等等。龙山县第一小学五年级的同学,采访考察家乡地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10.
漫谈外国地名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多角度切入,探讨了外国地名的由来,说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迁徙及外族入侵、异域的开发等,为这些地名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具有丰富的人文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
鞍山作为地名,其历史溯源在历代史料中都无明确有序的记载和说明. 古西鞍山和东鞍山山地与鞍山的地名由来密切相关. 本文根据历代文献涉及鞍山地名的线索和相关古地图的考证,结合鞍山历史的发展脉络与古西鞍山山地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历史的探究,另辟蹊径,通过古代鞍山曾用名"安山"和"龙凤山"的分析论证,阐明了"鞍山"作为地名在不同时代的演进进程.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地名的由来和美利坚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影响和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剖析美国地名这块美国历史文化的“化石”,我们可以领悟到美国特有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3.
话说地名美     
你注意过地名吗?它的由来?它的变化?它的美?地名是美的。在众多的地名中,有许多地名,质朴优美,取自天然。如常熟、大丰、惠丰,是祈愿农业丰收的;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亚得斯亚贝巴,意为高山上的红花。吉隆藏语为舒适快乐村。人们一看到这些地名,直接想到大自然的优美,想到丰收后的幸福和欢乐。  相似文献   

14.
“商丘”和“帝丘”,是研究夏商周历史都要接触到的两个重要地名。《左传·襄公九年》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尚书·胤征》伪孔传云:“契父帝喾都亳,汤自商丘迁焉。”相土是商族的先公,汤为商代的始王,都曾居于商丘,说明此处与先商时期商部族的迁徙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夏王朝太康失国,其弟仲康之子帝相逃亡到帝丘(事见《帝王世纪》等书)。春秋时,卫成公因受狄人的威迫也  相似文献   

15.
地名,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产物,是用来识别不同的地域的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任何一个地方的得名,都有它的由来,都有一定的含意,往往和命名时的地理环境、历史、政治、经济以及民族、风俗习惯等有联系。地名可以告诉我们许多知识。这里笔者只浅谈一下地名中的修辞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播音员和主持人将遂宁的“遂”字的读音读成阳平,同遂宁本地人所读的去声有较大的差异,使很多人无所适从,觉得很别扭。本文从“遂宁”地名的由来、地名的含义、“据词定音”的原则以及辞书注释等方面,对“遂宁”地名的读音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证,认为当读为去声。  相似文献   

17.
宋代学者王观国总结了我国古代地名的命名原则,概括为“凡地名必从山、从水、从事迹,除此之外,必取美名。”衡阳市区的地名命名,基本遵循了这一原则。但是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城市建设的巨大发展变化,使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在地名的命名、更名方面,在颇具地方色彩的基础上,还增添了新时代经济变革的特征。本文仅就它的地名命名特点及其由来,从以下三个方面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播音员和主持人将遂宁的"遂"字的读音读成阳平,同遂宁本地人所读的去声有较大的差异,使很多人无所适从,觉得很别扭.本文从"遂宁"地名的由来、地名的含义、"据词定音"的原则以及辞书注释等方面,对"遂宁"地名的读音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证,认为当读为去声.  相似文献   

19.
地名是人类为了便利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命定的地物或地域名称,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地理、历史、民族、宗教、语言、文字、风俗、物产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地名蕴涵着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地名又是地域的标签,是其发展变化的真实记录,它的演变折射出地名文化的轨迹。高阳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南,关于高阳地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是古传这里曾为颛顼帝(高阳氏)的故都而名;二是县内有潴龙河(古称高河),高阳古县城(今旧城村)因地处高河之阳而命名;三是战国时期燕国武成王将高阳封于宋荣蚠,因其封国而名。高阳地理位置重要,其既为宋代著名"三关"之要,又是20世纪30年代"高蠡暴动"之策源地。其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素有"纺织之乡"美称。高阳自古崇文尚武,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素称"戏曲之乡"、"华工之乡"和"八才旧里"。  相似文献   

20.
“光州固始”与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考述"光州固始"地名由来、政区沿革及其自然人文环境,然后阐明"光州固始"在中原汉人南迁中的地位,最后对"闽人称祖皆曰自光州固始来"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它既是历史事实的真实反映,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