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胡雪霏 《体育师友》2011,34(1):68-70
文章阐述了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过程的理论问题,借鉴国外的"一分钟管理"理念、方法,结合学校体育的实际,综合分为学校体育管理领导者和学生管理两个部分和"一分钟管理"理念的三个具体内容,对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董跃春 《精武》2012,(31):41-42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的深入,"课外体育活动"将在学校体育中占有更为重要的作用,理清其与"体育课"及其他学校体育内容的关系,有助于学校体育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学校体育理论建设,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比较我国学校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发现学校课程中,终身体育与终身教育思想在"产生背景、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方面存在分歧。深入分析体育课程的功能属性,发现体育课程在学校课程文化功能层面上的缺失。通过对体育课程的重新考察,得出体育课程的基本功能属性是"运动技战术学习";以此为依据,得出学校终身体育思想应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对青少年健康,尤其是体质健康的重视,对学校体育工作支持的战略举措,加强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的整合研究不但有利于当前中央阳光体育政策的落实,而且有利于解决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中沉积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以及结合落实中央7号文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综合分析。认为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实施途径和要求都是一致的;中央7号等一系列文件是政策的保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整合的基准;两者具体内容的整合是实施的途径。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奠基性工程,而"阳光体育运动"则进一步突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地位,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彰显学校体育工作特色,两者"学与用"的有机整合,共同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沈程东 《精武》2012,(13):27-27,29
"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探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要不断转变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河南省温县东口村体育服务体系为案例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东口村以休闲娱乐性体育为主要活动方式,突出本土性体育活动的特色;管理较为混杂,没有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建议:加强体育相关部门的管理;实现多渠道投资和开发;重视农村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实现农村体育娱乐化、休闲化和本土化;体育活动"节日化"、"定期化"向"生活化"、"日常化"转变。  相似文献   

7.
阳光体育之特征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法对"阳光体育"的特征与发展进行研究,以"阳光体育"促进学校体育和增强我国国民体质的作用为研究重点,对现阶段我国各级学校中开展的"阳光体育"进行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阳光体育"的深刻含义与特征、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阳光体育"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终身体育被视为新世纪的体育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是整体而长远的体育思想,体现出以人为出发点的哲学思考。学校体育阶段在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中有着重要作用,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必须走与终身体育(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学校后体育)相结合的道路;必须在终身体育总目标下,开拓人们对体育问题的思路,才能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同终身体育目标的统一。未来学校体育的结构、内容、教法、管理、师资培养、远景规划等一系列问题都收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进行革新和实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创意体育"等一些非常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然而,据参与各类教研活动发现,许多教师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前提下的体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理论认识不到位、方法不优化,因此在改革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调查河南省焦作市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现状,了解到河南省焦作市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现状即管理现状、参与人员的状况、指导教师状况以及学校体育的状况等;剖析了影响焦作市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互动发展的原因;进而探讨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关系以及二者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以期构建一个合理的、适用的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源动力,而科学有效的体育管理对学校体育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信息技术在山西高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对体育教学管理、运动训练管理、体育设施管理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阐述了其在山西高校体育管理中应用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措施与建议,旨在促进信息技术在新时代普通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健身思想的目的是为了造就身心健全的人,研究和借鉴他的健身思想,在我国学校体育改革迅速发展的今天,对我国目前“工学结合”、“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职校办学模式下更新体育课程理念、发挥职校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本文从职校体育课程应立足“健康第一”、贯彻“终身体育”、构建“健康堡垒”三个方面阐述了陶行知体育观对更新新时代背景下职校体育课程理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分析归纳法,收集整理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结果表明:校园体育文化主旨不明确、其物质基础与建设发展的不平衡是目前校园体育文化结构内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体育制度及校园体育政策法规的完善、校园体育文化的意识形态建设可作为今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结构的主要内容;提出规范体育课教学及学生体育测试系统,加强体育协会、体育社团及各俱乐部的管理,加大校园体育文化宣传力度,规范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管理制度,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畅通校际间体育文化交流渠道5点参考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袁勇  王娟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0):101-10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健康促进工程"背景下上海市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方式、内容、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提出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升学校体育文化内涵,加强经济实用性强的体育场馆建设,丰富阳光体育内容等措施,希望能为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与人文精神,及特色体育课程的设置,完善了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科学体育锻炼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营造崇尚健康文化氛围,推动高校和谐人文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校园品牌文化建设是发挥校园体育文化育人价值的载体。为探究校园品牌文化建设的育人价值,该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人文教育的视角对青岛唐山路小学校园排球文化建设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青岛唐山路小学通过长期教育实践形成“快乐排球”的育人理念、人本化的校园排球管理制度、一体化的课内外体育活动及以“人”为核心的物质文化特征,以校园排球文化建设践行“学校体育文化育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7.
体育器材是学校体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它的合理利用将对体育课程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器材的管理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要加强对体育器材的保养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活动中伤害事故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因素,加之高校领导对体育活动安全意识不强,体育伤害事故频频发生,给高校体育教学敲响了警钟。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提出体育安全条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和应用意义,提出了:高校伤害事故分类;学生意外伤害防护对策与紧急处理;保险和理赔;法律保护与处理程序等,以期为高校领导、体育X-作者、在校学生、学生家长提供理论和实践帮助。  相似文献   

19.
建设高校体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手段。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高校体育文化发展路径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指导;以高校体育文化特质性建设为主线;以"以人为本、创新为先"制度建设为保障;以高校体育课程文化建设为主题;以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为依托;以高校体育文化软环境建设为基础,同时防止去意识形态性、过度政治化和泛形式化三种倾向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电话访问和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株洲县农村中学的场地器材、体育教师资源、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以及领导对体育教学的态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估体系等诸多影响株洲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访问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株洲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株洲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基本能够按照国家规定正常开设体育课,按要求执行《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学校比例较小;部分学校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校体育;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不足;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偏低、教学态度不够严谨,是影响株洲县农村中学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建议:加强株洲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管理与监督,改革和完善适合株洲农村中学体育教机制,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