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是《临时约法》的倡导者,《临时约法》的主要精神贯穿着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孙中山以《临时约法》作为思想武器、法制武器,和袁世凯的专制、复辟作斗争。此后孙中山又领导了先后6年的"护法运动"。以维护《临时约法》作为斗争形式,是孙中山革命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生平活动中占十多年之久的历史阶段。文章从中国国情角度探讨孙中山维护《临时约法》的动机、主要过程、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孙中山最后认识到"护法"解决不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选择了新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2.
《新青年》八卷一号发生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日益在其中激荡。鲁迅的《风波》就出现在这个著名杂志发生变动“风波”的此时此地。小说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叙述者的叙述干预和叙述角度的调整,突显普通民众的精神状态,从一方面展示了中国社会“共和”危机所在,隐含地表达了鲁迅对《新青年》“政治”的价值取向的呼应。  相似文献   

3.
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部奠基作品。小说基本情节取自1827年《法庭公报》贝尔德情杀案件的素材。最初标题《于连》,校印期间定为《红与黑》,并加副题“1830年纪事”。《红与黑》围绕主人公于连在维利埃尔小城、贝藏松社学院、巴黎上流社会三个生活场景的个人奋斗经历和爱情悲剧,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后期广阔的社会风貌,抨击了贵族的专  相似文献   

4.
《瓦尔登湖》中寓言性质的故事与《庄子》中寓言一样含义玄奥。两者寓言的应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仅表达了庄子和梭罗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他们回归人性、回归自然的愿望,也表达了他们深邃的哲学思想,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的共同认识,充满了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5.
《诗》描绘的是一个自然、真实的世界,《风》《雅》《颂》根源于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阶层的作者和不同的描写对象。《风》中的人们歌唱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打猎、耕种、采摘、纺织、守候、等待既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他们情感的表达。《雅》与《颂》同样从人们的现实生活写起,或融入政治因素,或带有宗教色彩,所体现的既是一人之情感也是所有人之情感,皆本于人伦、切近人情。  相似文献   

6.
尊重和维护人权是当今世界所瞩目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当代霸权政治任意曲解它的内涵,使之成为他们干涉别国内政的一项工具。本文对《联合国宪章》中有关人权的思想和《世界人权宣言》作了历史的回顾,对其在现实条件下它的重要意义作了清晰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二程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他们借助对儒家经典的解释,重建新的儒学形态——理学,其中《论语》尤为他们所重视和推崇,并成为二程经学解释学的根基。对于《论语》的解释,二程提出了异于前儒的解释原则、方法,这些方法为后来洛学弟子以及朱熹等人所继承,成为中国古代后期《论语》解释的基本方法。可以说,二程对《论语》的解释具有典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南柯记》与《人生如梦》这两部剧都是以梦幻来演绎人生,汤显祖和卡尔德隆虽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却都在梦幻中阐释了他们的宗教主张,试图在宗教的世界里探寻人生的意义。他们的作品里暗含着他们自身的宗教体验,从"灵魂永存"到他们"理想"中的宗教世界,以及"顿悟",这一过程都在他们的"梦中"一一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自然》课改成了《科学》课。这绝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在新时期社会对这一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新要求,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历史意义。课程标准构建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课程体系,着眼于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丰富他们的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体现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以下谈谈使用新版《科学》教材以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尊重和维护人权是当今世界所瞩目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当代霸权政治任意曲解它的内涵,使之成为他们干涉别国内政的一项工具.本文对《联合国宪章》中有关人权的思想和《世界人权宣言》作了历史的回顾,对其在现实条件下它的重要意义作了清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对《红楼梦》悲剧的研究从王国维开始跳出了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范畴,借用西方文学理论阐释其悲剧意义,丰富了这部古典小说新的内涵,吴宓的《〈红楼梦〉新谈》同样采取了中西比较的批评手法。他们的研究不仅属于那个时代的一流水平,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两人不约而同地将《红楼梦》评为一部伟大的悲剧小说,本文试从二者对《红楼梦》悲剧的评论中,对他们的中西比较观、批评视角和批评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云南教育》2013,(23):43-45
102岁的著名作家杨绛先生又出新作,《文汇报》副刊“笔会”近日发表了她的新作《忆孩时(五则)溉这5篇短文分别为《回忆我的母亲》、《三姊姊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太先生》、《五四运动燃张勋复辟》,文中重温了自己孩时的记忆。杨绛说:“人生四苦:生、老、病、死,可是‘生’有什么可怕呢?我至今该说我还没懂呢。”  相似文献   

13.
谶纬是图谶和纬书的合一,本非一类,谶出现较早,纬起源于西汉末期。《文心雕龙》和《论衡》都表达了对谶纬的看法,却有很大反差。刘勰、王充经学思想的不同是他们谶纬观差异的基础,《文心雕龙·正纬》篇不录王充即缘于此。《文心雕龙》和《论衡》分别着眼于文章写作与"疾虚妄",他们的谶纬观都是超越时代的。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的代表作《沉沦》自问世以来,就得到学者的青睐,他们对《沉沦》展开不同程度的研究:反帝反封建主题、心理学解读、主人公"零余者"形象的分析等。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细读和文化分析,结合"流散语境"来重新解读《沉沦》,重点分析《沉沦》中主人公的"阙限性",以此挖掘《沉沦》在当今移民文化和现代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充分展现《沉沦》的动态魅力。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集《呐喊》中,曾塑造了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形象,诸如收入中学课本的《孔乙已》中的孔乙己,《阿Q正传》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等,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这些小人物是病态社会中艰难挣扎着的不幸者,他们愚昧、麻木,在他们身上似乎找不到任何亮点。而收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小人物——保姆阿长,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对《隋志》总集类来源与具体录之考辨,说明其中多非总集;进而分析《善》的性质与杜预、挚虞书的时间,得出《善》或非总集,或成书迟于《章流别集》的结论,并指出学以《隋志》“总集类”全为总集和以《善》为总集之祖,均非圆照。接着,作通过有理有据的辨析,指出:《徐、陈、应、刘遗集》、《汉志》“杂赋”、《楚辞》、《书经》和《诗经》,均非严格意义上之总集,真之总集从《章流别集》始。  相似文献   

17.
侯起来 《家庭教育》2007,(7S):64-65
对今天的儿童来说。无论电视节目如何丰富多彩,他们最喜欢看的肯定是动画片。比如英国阿德曼电影公司制作的动画片《小鸡快跑》、美国的52集《成长的烦恼》及《灰姑娘》、《玩具总动员》、《阿拉丁》,以及中国制作的《虹猫蓝兔七侠传》和52集动画系列片《我们的家园》等.最受孩子们的欢迎。可是毕竟动画片众多,思想艺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也给家长带来了烦恼。  相似文献   

18.
文章聚焦南洋侨生主办的《秋野》月刊与中国现代作家的密切关系,主要研究梁实秋、徐志摩、余上沅等《新月》作家以及与王任叔等中国现代作家对《秋野》月刊的“浇灌”,并解读他们在《秋野》上所刊发文章的文学思想和艺术特色,进一步探究中国现代作家对《秋野》刊物乃至对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生电脑》2007,(6):23-28
你还记得自己玩的第一款网游是什么吗? 《大话西游》、《魔力宝贝》、《石器时代》、《仙境传说》…… 在他们沉寂多年后,你有没有期盼着他们续作?其实猪齿们也知道等等盼望ing是多么的煎熬人心,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告诉你,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大作续集将何时重出江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象征是作家在叙事文本中惯用的手法,因为,它可以投射作家特殊的情感和思想。在《宠儿》叙事文本中,莫里森就"树"的意象灌注了不同的意义,在对这些意义的解读、梳理和综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独特的象征意义对《宠儿》文本主题的重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为读者重读文本提供了更加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