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14,(5):8-8
张翎,浙江温州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海外写作,代表作有《余震》《雁过藻溪》《金山》等。小说曾多次获得两岸三地重大文学奖项,入选各式转载本和年度精选本,并六;欠进入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其小说《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1年度中篇小说排行榜首。根据其小说《余震》改编的灾难巨片《唐山大地震》(冯小刚执导),获得了包括亚太电影节最佳影片和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在内的多个奖项。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10,(47):26-26
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让原著作者、旅加女作家张翎走入公众视野,她的代表作《金山》日前却被网友“长江”在网络上发文指责为“搅拌式抄袭”,把多名加拿大华裔作家英文作品里的细节拿过来引用。  相似文献   

3.
冯小刚导演的新作《唐山大地震》上映以来,以其情感对心灵的强烈冲击,在全国掀起了"感动"潮流。影片以家庭和亲情为核心,赞美了亲情的无私,肯定了人道主义精神,引起了影视传媒业和观众的热议,也赢得了票房的一路飙升。本文试图从电影的创作初衷、影片的具体内容以及主题三个方面探讨《唐山大地震》透视出的人文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4.
书香     
《陕西档案》2010,(4):51-51
《余震》 作者:张翎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定价:22元 本书为张翎的中篇小说精选集。全书收录《向北方》《余震》《空巢》三篇。  相似文献   

5.
从<唐山大地震>高调上映,到去电影院观看,到看着它的票房收入节节攀升,再到听说冯小刚和徐帆的票房目标已经调整到7亿.这期间笔者一直都在想-个问题,就是<唐山大地震>为什么这么红.  相似文献   

6.
小抒 《大观周刊》2010,(32):15-15
这位曾经的贺岁片导演,在经历过了《夜宴》、《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的大片洗礼之后,开始有意隐退娱乐圈。近日,冯小刚接受了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许戈辉的访谈。  相似文献   

7.
《唐山大地震》与国产灾难电影美学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作为1976年唐山地震的34周年纪念之作,颠覆了以往重走历史事件题材电彩的宏大模式,在国产灾难电影美学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它的成功将给国产灾难电影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谢培  王迅 《新闻天地》2010,(9):47-47
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无论是“催泪弹”也好,“伪灾难大片”也罢,“电视剧电影”也成,但它绝对是2010年最大的电影赢家。3天破亿、4天1.7亿、5天破2亿、7天破3亿、11天破4亿。截至本刊发稿,这部以1976年大人类的一场大灾难命名的电影,票房已经超过6亿——这也刷新了冯小刚和整个中国电影的票房纪录。  相似文献   

9.
黄雅婷 《出版广角》2018,(11):57-59
美国华裔女作家严歌苓最新出版发行的小说《芳华》是2017年度热门畅销书之一,冯小刚导演的同名电影《芳华》的上映更是带动了读者对原著小说的阅读兴趣,并成为社会热点讨论话题.小说的更名体现出了作者对文本记忆的选择,读者群间代际记忆的差异与修复,体现出了媒介记忆的植入与推广.这部小说不仅贯穿了中国当代重要历史时期的文化记忆,也展现出了读者对于特殊时期文化记忆的接受与需求,成为一个探索历史、记忆与文学之间关系的新样本.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22日,由唐山市政府独家冠名的电影《唐山大地震》震撼上映。《唐山大地震》成功塑造了唐山的城市形象,使得唐山的知名度得到极大提高。城市形象界定西方对城市形象的理论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20世纪60年代出现高  相似文献   

11.
《新闻天地》2010,(9):48-49
《唐山大地震》的首映礼,理所当然地选在唐山举行。首映礼上,冯小刚说:“这个作业从2007年的深秋一直到现在,我做完了。我的话都在电影里说了,我今天是来交作业的,给唐山的老百姓,我就想问你们一句,这个电影中不中?”  相似文献   

12.
徐帆 《新闻天地》2010,(9):49-50
《唐山大地震》徐帆的表演赢得导演冯小刚的高度评价,徐帆也认为这是自己演得最好的一次。在片中,她的多场戏如同一枚枚催泪弹准确地击中备好纸巾走进影院的观众。  相似文献   

13.
"重温感动,激励生者",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以此为主题,在今年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之际推出特别节目《唐山1976》,节目通过一个个普通地震亲历者"讲述"地震发生后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对唐山大地震进行全景式、立体式的展现,深刻地体现了亲历者面对灾难所表现出来的人性光辉和力量.  相似文献   

14.
1.关于《霍比特人》是《指环王》前传的提法首先我们明确几个概念:《霍比特人》电影三部曲,其原著是同名小说《霍比特人》。而国内通译为《指环王》的电影三部曲,其原著小说的通译名为《魔戒》。把《霍比特人》说成是《指环王》的前传,这种提法不够准确,容易引起误导。在豆瓣里,曾看到过有一位读者这样对小说《霍比特人》作出评价:"(托尔金)学人家写前传,却写出这么幼稚的东西来。"真正的托粉当然能明白这种评价的荒  相似文献   

15.
李雯 《声屏世界》2010,(12):36-38
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火热上映再次掀起影坛对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讨论。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提出,“现实主义如何穿越现代化的洗礼,完成其在现代化程序中的蜕变,使之保持历久弥新的生命力,这成为摆在中国电影人面前的一个最大课题。”而《唐山大地震》在电影产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为中国的现实主义电影寻找到新的生存方式.让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浴火重生。  相似文献   

16.
《太阳照常升起》改编自叶弥的小说《天鹅绒》,本文对比原著小说、导演阐述、剧本、电影四种文本,对故事重组、叙事转换、人物设定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从小说到电影非扁平化的新型改编方法。  相似文献   

17.
雷峰塔,张爱玲,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易经,张爱玲,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张爱玲自传小说《小团圆》带给读者的震撼余波尚在,其另外两部自传小说《雷峰塔》与《易经》又已"出土"(2010年9月,《雷峰塔》《易经》英文原著与中文译本分别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和台湾皇冠出版社同时推出;今年5月,中文译本简体字版也由北京十月文  相似文献   

18.
笔者为唐山电视台一档大型民生类节目《直播五十分》的记者,一直从事社会及民生新闻报道的记者。在拿到关于追踪报道电影《唐山大地震》这样题材时,开始也有些困惑,如何报道这一娱乐事件呢?娱乐新闻、民生新闻如何能更好得融入彼此?如何能达到最佳的宣传宣传效果又不会影响的两种新闻形式的特色,于是笔者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电影与社会政治、经济现象的关联有多紧密?下面这个故事提供了一个较为切近的案例。在一次面向大陆访台代表团的讲话中,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谈到了去年热映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他说,大陆同胞应该对台湾岛内民众的历史悲情多一些理解:甲午战败后,清廷割让台湾给日本,这段殖民伤痛在台湾人心中历久难消。试想《唐山大地震》中的母亲,明知女儿和儿子都被活生生地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却只能决定营救其中一个,放弃另一个,不也是给方登留下久久难平的心理创伤吗?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交错的彼岸》是旅居加拿大的华人女作家张翎的新作。小说家莫言给作品写了序言。从序言可以感觉到,莫言是认真读了作品的,且给予这部作品很高的评价──这是很敏锐的小说家的眼光。在莫言看来,《交错的彼岸》可以是侦探小说,可以是家族小说或寻根小说,也可以是爱情小说或留学生小说。实际上,这便把小说的题材、底蕴及传达方式都波及到了。就我的阅读印象来说,《交错的彼岸》确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 小说虽以侦探或破案的方式开始──主人公温妮·黄 (黄蕙宁)突然失踪了,警察局十分重视此案,并交代了这位华人女子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