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基于“互动关系”和“协同论”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协同扶贫的内在逻辑,阐明了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发展对接机制脱离、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职业教育实践与产业扶贫融合效能低下三方面的现实偏差,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政府主导加强协同机制构建、精准对接匹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功能耦合提升产教融合指数三方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加强人才链匹配产业链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指向。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以促进人才链匹配产业链为导向,注重突出产业群的特色、共享与创新,保持适度超前,以产教融合为圭臬,实现与区域产业群的有效对接。为了确保专业群建设的有序开展,高职院校要加快构建服务区域重点特色产业的专业群建设机制、搭建专业群与产业群发展同步调整机制、打造以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协调合作机制。在具体实施路径上,要着重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创新专业群建设模式,不断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效能、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大力增强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高职教育与现代产业链要素具有内在关联性,实现产业链、专业链和人才链的紧密对接和深度融合可以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机制。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主动适应工业4.0人才能力要求的必要性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产业链、专业链与人才链内在关联性,探讨产业链与专业链对接的策略和途径,提出双链融合背景下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对接“十四五”时期新形势,重点服务制造业强国建设、破解“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等,以目录为引领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目录也随之调整,在价值导向上比以往更加强调适应性、衔接性和数字化。在装备制造大类职业教育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着眼点上要增强匹配性、提升适切性、注重超前性;并从对接区域产业链顶层布局和设置专业、融入新培养标准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瞄准新技术方向引领技术转化与应用三方面着力,切实提升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制造等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人才链和技术链是高职专业设置科学对接产业发展的重要纽带。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发展现状和专业建设实践,认为有必要建构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职专业集群,以突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人才瓶颈。其次,通过明晰人才链和技术链在产业链对接产业集群中的地位与作用,基于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链和技术链构建了高职专业集群。最后,对机电类相关专业率先开展了集群建设的探索实践,为高职专业集群内涵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胡德鑫  金子 《教育与职业》2021,993(17):19-25
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载体,在专业结构调整、课程教学优化和多方协同育人等关键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从目前实践看,专业群评价需要着重解决理念、管理和技术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理念建构,即宏观层面解决"根据什么来评"的问题,主要在于树立科学的专业群评价理念;二是管理机制,即中观层面解决"应该由谁来评"的问题,核心在于评价权力的分配与运行;三是技术设计,即微观层面解决"具体怎么来评"的问题,关键在于设计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胡德鑫  金子 《教育与职业》2021,993(17):19-25
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载体,在专业结构调整、课程教学优化和多方协同育人等关键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从目前实践看,专业群评价需要着重解决理念、管理和技术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理念建构,即宏观层面解决"根据什么来评"的问题,主要在于树立科学的专业群评价理念;二是管理机制,即中观层面解决"应该由谁来评"的问题,核心在于评价权力的分配与运行;三是技术设计,即微观层面解决"具体怎么来评"的问题,关键在于设计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常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呼唤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专业"群"式发展。园区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整体适应,但也存在专业设置和调整缺乏科学论证,专业方向偏多甚至有些混乱,专业布局与地方产业布局匹配度不够,专业发展不平衡,专业群建设管理协调机制不畅等问题。建立政府宏观层面、园区中观层面和院校微观层面的"三级"专业群与产业群"双向协调机制"是保障产业结构调整与专业群结构优化同步的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进行了阐述。宏观层面,建立目标;中观层面,控制过程;微观层面,完善自我。并说明了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崴  李娇 《教育与职业》2023,(12):35-42
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新动能、塑造新型产业集群。在智能化背景下,如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的耦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使命。我国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政策的价值目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具主义取向到当前的跨界融合价值取向,经历了漫长的探索与调适。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尚存在主体自适应性匮乏、主体单向聚集、信息流失序、共生性弱化等多重困境。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解释框架,可从四个层面重塑跨界融合型人才的培育路径:主体自适应方面加强系统外界跨界融合,主体聚集性层面形成学校、企业和政府三者互动机制,信息流层面加强系统内部知识域与技能域、专业群与产业链及师资建设跨界融合,共生性层面建构“智能技术→教育→产业→区域经济”的有机循环交互机制。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种与经济结构相匹配的流动状态,其中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专业细分与产业分工、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是构成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耦合机制的外部框架。从产业内部分工、就业弹性、劳动参与率三个经济学视角研究区域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调整与协调发展,其具体指向专业的目标与布局、方向与层次、规模与数量。  相似文献   

12.
课程本质是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起点、中心和方向。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向探讨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的社会学视域、学校视角和教育教学视点来看,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应该从不同领域、不同视域和不同观点去认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服务行业产业是其重要的基本属性之一,职业院校要办出特色和品牌就必须与产业紧密融合,本文以建设领域项目建设产业链、专业群和专业链间的关系分析为切入点,从面向产业链,精准确立特色专业群建设方向及路径、创新校企合作平台搭建方式及路径、全面提升服务行业产业能力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方式方法及路径等方面,研究并阐述了职业院校相关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建设要点和建议,运用实验研究法列举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成果。  相似文献   

14.
依据职业教育特点,从产业链入手,对产业和专业、技术和课程,分别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建设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阐述构建一体五翼的闭环式实践教学体系,为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反过来区域经济的特点决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需要在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论证;在区域经济产业对接背景下,构建与区域经济对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与产业链对接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性,可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通过对2011-2018年间广西产业发展和专业发展相关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中低端人才供给过剩、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偏低、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需求目标错位等突出问题。需要提升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程度,作为"需求端"的产业界要真正参与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全过程,作为"供给端"的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多元需求,走特色化专业建设道路,建立起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力、有效对接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职专业建设的新思路与内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历了国家示范专业建设后,高职专业建设面临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基于产业、行业链拓展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步,整合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领专业建设,构建高职毕业生上升通道与接口,专业教育与社会培训双轴驱动等。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对职业教育参与主体的职能应进行整体设计,从系统性和协同发展角度出发,明确职业教育人才调研、培养、质量评价、跟踪改进等各环节的参与主体及职责。完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需要充分发挥宏观管理与市场的作用。政府作为管理者,应建立职业教育职责间的传导和反馈机制,从宏观角度协调职业教育主体间的关系,实现区域层面职业教育职能间的对接和指导。在职业教育职能实现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与职业教育主体专业化运营结合的优势,提升职业教育各发展环节的专业性。为保障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应当加强宏观管理与市场化运作的结合,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加强宏观管理对微观主体的政策指导,实现微观职业教育数据的共享共用,保留并充分利用全方位多层次职业教育数据,提升宏观决策水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赋予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吉林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加速技能型人才培养.具体而言,应加强专业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切实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双证书"教育,构建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0.
逯铮 《成人教育》2019,39(5):75-80
产教融合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分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深入剖析产教融合与传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区别。研究发现推进"产教融合"困难的主要问题有地方政府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具体,校企双方缺乏合作基础,企业参与动力不足,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不够等。认为解决"产教融合"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宏观层面,地方政府出台实质性的优惠政策措施,强化行业指导作用,赋予行业应有职能。微观层面在建立机制、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实施、师资队伍和文化育人方面开展产教融合,各利益相关方多层次全方法共同发力,才能建立真正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