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离异家庭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父母离异会给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造成一些严重影响如情绪问题、人格问题及行为障碍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刘先华 《培训与研究》2010,27(3):95-96,104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离异家庭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父母离异会给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造成一些严重影响如情绪问题、人格问题及行为障碍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所谓的家庭学校教育(Home Schoohng)虽然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界定,但一般都界定为:是指学龄子女在家庭学习的一种学校模式,即学龄儿童不在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是在自己家中接受符合条件的父母或专门教育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指“由父母或监护人在家里而不是在学校对学龄儿童进行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社会化最重要的指导者。然而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状况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面临一定的困境,对儿童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使留守儿童更好地实现个人社会化,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家长应强化家庭教育意识,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社区要作好辅助工作。  相似文献   

5.
家庭生活方式的基本概念。家庭生活方式是一个回答人们“在家庭中如何生活”的概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和价值观念的制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它涵盖家庭生活的全部领域,如消费、休闲、交往、婚姻以及各种细微的领域和特定的形式表现方面,如生活风格、时尚、隐私等等。  相似文献   

6.
父母与子女往往会报告出对家庭教养方式的感知差异,整体来看,父母感知相对于子女更"积极"。研究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父母和子女注意到了相同教养行为的不同细节,给出了不同的归因解释;性别、年龄等个人水平因素,沟通、依恋等互动水平因素,家庭结构与功能、家庭背景等整体水平因素也会影响亲子感知差异。在测量分析亲子感知差异的过程中,研究者经历了关注差异模式、关注差异值、同时关注差异与个体感知三类方法的更新迭代,并以这些方法为基础,探索了亲子感知差异对孩子自主性发展、情绪与行为问题、社会适应、学业成就等发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观是指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和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它囊括了个人和社会的指向,也是人心灵深处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决定着个人未来的行为方向。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它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晚发外生型的现代化转型导致了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由城乡二元结构所引起的"农民工家庭代沟"现象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方方面面,其给农民工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农民工家庭代沟"主要是由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的差异引起的,缓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子女、父母、社会三个层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少年儿童研究》2006,(5):26-27
家庭生活中,父母错怪孩子的事情时常发生。在孩子面前,父母难免也会做错事。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是否能主动承认错误,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能够勇于说“对不起”的父母更容易和孩子建立起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那种不愿向孩子认错,而用大道理为自己辩解的父母则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甚至缺乏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在18645个调查样本中补习家庭占47%,其中城镇补习家庭占96.9%;主科补习在17559次补习中占60.9%,大于才艺补习:城镇家庭才艺补习花费高于主科补习,乡村则相反;小学补习率及平均补习费均高于初中,但小学才艺补习费用多于初中.初中主科补习费用多于小学;居住地域差异、家庭经济收入、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家长的教育期望、子女人数、就读教育阶段等家庭背景及个人差异因素显著影响补习发生的概率和支出水平.从消费行为学角度看.家庭个人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内外两大因素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课外补习需求中家庭背景特征和父母个人态度是课外补习行为发生的重要内在影响因素.补习行为是家庭在当前特有的社会大环境下.根据自身的经济文化背景和个人教育态度所做出的适应社会"游戏规则"的自然反应或回应.  相似文献   

11.
论家庭对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是首要因素。家庭中父母的正确养育方式、自身良好的人格特征以及家庭的完整都会对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改变教育子女的观念、提高父母素质、发挥社会“合力”、采用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是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对于近代早期的英国家庭关系历来备受学者关注,家庭关系淡漠说一直为众多史家所接受,近年来这一传统观点越来越受到质疑。事实上,近代早期的家庭关系并不像一些学者所称的那般冷漠。父母不仅关心疼爱孩子,而且会在其人生道路上给与其必要的帮助和安慰。子女也会对父母报之以情,在父母年迈或生病的困难时期伸出援手。本文就从家庭亲子关系入手,着重阐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这种互助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杨艳茹 《河北教育》2005,(24):39-40
当代社会的发展已经使我国城市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人们价值观、婚姻观的变化及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孩子在再婚或单亲家庭中长大,这样的一个群体学生的性格往往趋于自卑、孤独、敏感,对这些“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是一种反哺式的模式,即父母抚养子女长大成人,子女成年后要赡养年老的父母。这种养老模式是建立在传统相互依托、相互给予的一代代交替基础上的代际交换模式。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的代际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代际之间在文化、经济、思想观念、生活方武等发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即使在两代的家庭中,两代人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代际的变化使传统的反嘀武养老模式受到冲击,传统的哺育和反哺育的行为模式难以传承,再一味强调传统家庭养老已无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困境,因此,迫切需要思考代际关系冲突变化后新型家庭养老模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今年(2004年)适逢联合国十年一度的“国际家庭年”,各种有关家庭的议题再度成为热门话题。二、自从六十年代末期台湾工业化、都市化、教育扩展以来,社会形态与家庭结构正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地改变。传统的父母角色,已不足以应付子女教养的需要,必须找出更好的方法来协助父母,把自己的子女教养成才,使个人、家庭、社  相似文献   

16.
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母离异会对子女的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结论已经被国内外众多研究所证实.相对于离异事件本身,消极的离婚叙事与不良的家庭关系对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消极的离婚叙事通过建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心理放大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内化"使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强化.不良的家庭关系增强了离婚事件的负面作用,使子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是一生都生活在父母离婚的阴影中.如果离婚已经不可避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减少父母离异对于子女的负面影响:首先,建构温和的离婚叙事以取代消极的离婚叙事,给予家庭成员更多的理解与接纳,避免子女产生消极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而出现心理问题;其次,父母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选择和平友好的方式离婚,同时仍尽力承担作为父母对子女应尽的抚养与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下,女性承担着主要的家庭责任,高校女教师必然面临来自工作与家庭的冲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高校女教师面临较为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不同婚姻与子女状况的女教师在工作家庭冲突上存在显著差异,已婚的女教师经历更为激烈的工作家庭冲突。当女教师在面临家庭干扰工作时,会对职业倦怠各维度都产生显著影响,而当女教师的学校工作对家庭生活造成干扰时,也会导致其产生情绪衰竭。因此,需从社会、学校与个人层面平衡高校女教师的工作与家庭冲突。  相似文献   

18.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缺陷与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父母离异给子女的心理造成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子女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又表现在性格和社会适应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和促进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初级社会群体,也是个人最初加入的群体,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家庭虽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它始终担负着生育、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任务,它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家庭教育作为提高全社会未来素质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家长对子女的德育任重道远,正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说“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体工作可以总结在一个概念中,即道德”。然而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德育状况并不十分理想,存在的问题还很突出,需要我们的广大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来关心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将离异家庭子女同完整家庭子女相对比,着重研究离异家庭于女某些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同时,为家庭和学校如何关心教育离异家庭子女以及制定有关政策的部门提供心理学依据。而且,也能帮助那些已经或将会成为孩子父母的人们,在对待和处理家庭或婚姻矛盾时,应理智与谨慎,减少苦果的酿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