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力度不断加大,结果却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谋求人与自然的长久、和谐共存.科学地审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伦理观,吸收其思想精华,深入领会中国长久以来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之实质,构建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这种生态伦理观的建立,现实性与可行性兼备,它既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自我救赎之途径,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人类源于自然,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生存资料,进而人类社会也是以自然为依托而存在的.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觉得其自身似乎可以驾驭自然时,自然又以其独特的方式反作用于人类,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与人的关系的方式得到了延续和延伸.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冲突不断,我们应始终坚持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原则,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伴随着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在经济生活中已经出现了能源和其他资源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构建生态邵阳已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生活的不断改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危机的警钟一次次地在人类的耳畔敲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不再是专家、学者的专有话题,已成为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一种态度、理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对经济、社会、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的高度概括。不断提高构建和谐毕节试验区的能力,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加深对教育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提高全区成员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使全区成员走出“人类中心”论的认识误区,是毕节地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人类不断发展的历史。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原初和谐到对立与紧张,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峻考验,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关于人与自然和解的阐述,对于我们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老庄的“天人合一”、“知止”等观念及其辩证法思想有一定合理成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些启示:人与自然是天地宇宙这一整体的一部分,人必须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人类应遵循适度增长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合理性、盲目性一面造成的,人类必须充分正确认识自然和自身,通过实践不断确立人类在自然界的“主人”地位,重建人与自然新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历史进程中,不论是自然中心主义还是人类中心主义都存在着不足,使人和自然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不和谐的状态.经过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探寻出一条和谐之路: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长久以来,人类已经形成了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人类不断地强调征服和改造自然,结果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笔者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由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面对的基础性问题,它包括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重要内容,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正是人与自然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为此,我们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节约型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大程度地减轻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消费迅速升级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1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认识问题。人是自然的产物,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命运与生态系统中其他生命的命运紧密相连、休戚相关。人类应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际上是人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当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认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践是关键。在实践中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方式,人类必须做到“四化”:生产方式的生态化、人口生产的合理化、消费方式的正当化和科技发展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基于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高度紧张,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能够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前进而提出的,它主张充分认识并承认环境,资源的价值,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倡导公正公平的生存原则,确立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与义务,对最终实现人类明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经济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8,(35):193-194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是在与大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在人类不同的历史时期与自然的关系也有着较为不同的表现。当前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也是有了全新的转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转变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本文在分析人与自然矛盾问题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解决建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创新性发展。自然是生命之母,人类要实现永续发展必须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观念前提是要敬畏自然,这是由自然的先在性所决定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必须要遵循尊重自然的伦理规范,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的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必须要顺应自然,要按照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办事;保护自然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必然要求。因为敬畏所以尊重,只有尊重才能顺应,顺应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就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构建的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日渐增长,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不断上升,这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中华民族历来强调以“和”为贵,强调处理天人关系应追求“天人合一”为目标。传统思想对现代是有借鉴和启迪意义的。“天人合一”的朴素观念仍然对解决当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义。天人应最终走向“理性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试论儒家和谐思想与云南少数民族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成果兼收并蓄,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而得出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结论。云南各少数民族中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为我们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实践观视阈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人类实践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严重失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即科学的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始终,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生活的不断改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危机的警钟一次次地在人类的耳畔敲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不再是专家、学者的专有话题,已成为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一种态度、理念和生活方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为科学、自然、人类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宣传窗口和实践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20.
红柯的《乌尔禾》是西部生态小说的代表作品.在这部长篇小说中,红柯构建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乌托邦.所有生命平等相处,保持着最原始、最纯净和最美丽的形态.敬畏自然,向往原始的自然生命,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贯穿整部小说. 《乌尔禾》中所构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对现代社会的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