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5月,国务委员宋健同志在第四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上指出:“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起飞阶段,急需使更多的人掌握当代科学知识,跟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中国政府已经决定,把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会对高级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研究》1985年第9期上,我和杨汉清同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名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教材刍议》。本文愿就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再次陈述一孔之见,以求教于高明。一、比较教育的重大意义“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邓小平文选》第83、92页)。小平同志这个思想,现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我国的教育事业将日益受到重视,这是肯定无疑的。笔者通过研究比较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发现一个国家对教育真正重视之日,正是该国比较教育学科兴旺发达之时。这是因为比较教育研究对各该国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文明归根结蒂是人的文明,社会的发展归根结蒂是人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归根结蒂是人的进步。重视人类针对自己身体所创造的体育文化,将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特有的改造自身的有效手段,促进和提高人的素质,尤其是精神、品格素质,对于人类的文化以及现代化进程,都将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把教育推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培养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更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一、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早在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将实现教育现代化纳入我国教育的总目标,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亦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只有实现教育现代化,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适应改革开放与世界各国交往所需要的人才,适应未来社会文明进步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深刻理解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我反复阅读了齐红深同志撰写的《对教育志学的建构》一文(发表在四川地方志》1988年第6期上),也认真研究了齐红深、王克勤二同志合著的《教育志学》书稿,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益。当着《教育志学》这部首创的专著即将在祖国大地上公开出版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要为它的诞生而热烈欢呼! 我之所以要为作为方志科学与教育科学边缘学科的《教育志学》的出版而热烈欢  相似文献   

6.
近读《外国教育动态》1989年第6期所刊曾天山同志文章《苏联重视学校体育教育》一文,受益之余感到其中“体育教育”一词的用法欠妥。根据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教育学辞典》和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简明教育辞典》的诠释,体育概念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从广义看,它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丰富社会生活和提高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7.
《教育研究》一九八八年第六期发表了俞启定同志的文章《论素质》,拜读之余,感觉该文存在一些问题,似有必要提出来商榷。下面就谈谈我对人的“素质”问题的看法,并就教於俞启定同志。《论素质》一文将整个人的素质“概括为四个方面”即(1)人格的素质;(2)自我调节的素质;(3)进取发展的素质;(4)适应群体的素质。在每一个方面中,又包含若干个小的方面,其结构可用下表示之(这里姑且称为“俞氏素质结构表”),见表一。  相似文献   

8.
<正> 当今世界乃开放之世界,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界.开放,使宇宙变小,竞争加剧.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社会逐步走向文明与进步.世界各国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等诸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在国际社会竞争中兴旺、发达,决定于在科技高速发展中谁能走在前列,能否在科技领域竞争中稳操胜券.目前,席卷全球的高科技、高速度推动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也强烈地震撼着我国的教育,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诊断,已经成为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这无疑向我国教育和教育改革发出了严正的挑战.教育与科技协调发展就成为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电与信息科学技术联合会第四届继续工程教育会议今天开幕,很荣幸能参加这次盛会,很感谢大家给我这次学习机会.也借此机会,代表中国高技术产业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关键,是把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把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  相似文献   

10.
2012年第12期《求是》杂志刊登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同志的署名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文章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发展党的教育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开创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既凝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经验,又反映了世界教育发展规律,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理论,又体现了中国国情,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又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既继承了我国教育的优良  相似文献   

11.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教师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到事关“国运兴衰”的高度。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赖于教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升学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这些概念是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并作出科学回答的.近期来,教育报刊已发表了一些有关文章,对这些概念作出了探讨,给出了明确的表述,使我们读后受益不小.例如.徐晓云同志在《试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见《教育理论与实践》1992年第6期,下简称徐文)一文中,对素质教育这个概念的含义介绍了五种说法后认为,“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按  相似文献   

13.
张光斗院士来函(摘录)汉育同志:您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4年第4期已收到,我读了其中几篇文章。《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已办成很有成绩的刊物,它刊登各种研究文章,很有需要,应该继续办下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本。所以,教育和科技必须面向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7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一个高新技术发展和争取社会进步的新时代,也是教育发达和人才辈出的新时代。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各类合格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奠基工程,而担负此重任的中学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是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所于1987年曾建立本所兼职研究人员制度并及前定科研课题任务。本刊将陆续刊出上述研究成果。如1988年第4期刊出佛山高等教育科研组的《佛山市经济发展与教教改革》:今年第1期梁之汤同志的《佛山经济发展与农村教育》;现在这一期刊出韶关研究组撰写的《普通中学教育质量评估方案》一文。我们认为,佛山和韶关研究组的同志经过艰苦劳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完成的科研成果,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刊特予发表,以飨读者,并请其他各地的本所特约研究组同志陆续将研究成果寄来,以便考虑刊出,谢谢合作。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这是十三大向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反映了我们整个民族对教育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事业之所以重要,就在于教育具有培养人、教育人、开发人的智力和提高人的劳动素质的独特功能。它作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生产力,不仅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  相似文献   

18.
《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9):74-75
19814673国民能力建设与教育制度创新谈松华《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8800字19814674学习素质与学习型社会王光龙《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7600字19814675关于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策略的若干思考汪明《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8900字19814676高等教育:警惕新的认识误区衣俊卿《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9期6300字19814677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王明伦《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年第13期9100字19814678以学生为关注焦点——谈职业学校服务观念的树立唐以志《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年第13期6900字19814679教育凭证制度在我国…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科技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现代高科技技术已经走进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遍及社会各个角落的时候,学校的现代化科技建设和改造,不能成为科技推广和普及的空白之地。在国家教育大纲的要求下,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呼唤下,网络信息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是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劳动效率的提高,乃至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四化大业的实现,都有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也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素质、增进社会文明的最有效手段和最佳途径。四化建设,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