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南威  徐永亮 《科教文汇》2009,(27):149-150
本文旨在以新的角度来探讨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动机及应当采用的方式方法。通过比较英语作为二语的学习环境与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的不同,我们必须承认不能照搬西方的二语习得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国内的英语学习。但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内外引入“身份认同”、“投资”及“发展多重思维”的理念来找到更为有效的适用于中国人长期学习英语及其他外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有关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研究,结合中国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外语学习的年龄进行了研究。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兼指外语)习得效果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体上来讲,儿童学习英语要比成年人学习英语更具有优势,它通过对儿童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对比,发现了影响成年人二语习得的因素,对症下药,从而对成人二语习得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年龄对成人二语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关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研究,结合中国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外语学习的年龄进行了研究。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兼指外语)习得效果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体上来讲,儿童学习英语要比成年人学习英语更具有优势,它通过对儿童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对比,发现了影响成年人二语习得的因素,对症下药,从而对成人二语习得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有关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研究,结合中国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外语学习的年龄进行了研究.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兼指外语)习得效果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体上来讲,儿童学习英语要比成年人学习英语更具有优势.它通过对儿童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对比,发现了影响成年人二语习得的因素,对症下药,从而对成人二语习得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黎  闫晓景 《大众科技》2005,(11):164-165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英语学习获得成功的有力保障.在我国,英语被作为外语来学习,不具备理想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为改善我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了良好契机.该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因特网来改善我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梁玉  李靖 《中国科技信息》2012,(11):213+222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培养具有高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成为我国二语教育中的重点项目,高交际能力不但要求二语习得者拥有海量的词汇,更要求其掌握能够实施恰当的言语行为的能力。在众多的言语行为中,"请求"言语行为是使用频率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为此本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切入点,对其请求言语行为的习得展开横向研究,旨在找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请求言语行为中的特点,策略以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赵永平 《科教文汇》2009,(1):154-155
本文通过“哑巴英语”现象来探讨外语学习的本质,进而分析造成“哑巴英语”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外语学习是建立在学习者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的,学外语必然涉及母语的介入,以其母语知识为中介;学外语其实质是学习已有的以母语表征的知识系统的男一种表达形式;而复杂的母语思维和简单的外语表达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哑巴英语”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通过对外语学习的不断研究,一系列理论模式相继产生。这些理论解释并指导着二语习得者的外语学习。本篇文章通过对Schumann的文化适应理论的介绍和评析,进一步分析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通过分析得出: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文化适应因素是语言习得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障碍,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是影响外语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在兼顾基础教学的同时加强文化知识的补充,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通过对外语学习的不断研究,一系列理论模式相继产生。这些理论解释并指导着二语习得者的外语学习。本篇文章通过对Schumann的文化适应理论的介绍和评析,进一步分析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通过分析得出: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文化适应因素是语言习得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障碍,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是影响外语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在兼顾基础教学的同时加强文化知识的补充,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为理论基础,以即将赴英语语言国家留学的中国低龄留学生与正在英语语言国家学习的低龄中国留学生为受试对象,使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型研究方法,研究了"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中三因素对低龄中国留学生留学动机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些低龄学生出国前后愿景的共同点和差异。结果表明,"理想二语自我"是影响中国低龄留学生留学动机的最重要因素;中国低龄留学生出国留学前没有显著愿景差异,但随着在英语语言国家的学习,他们的愿景变得更为清晰、更为丰富,在愿景的变化过程中,"理想二语自我"起到了最为关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吴春艳 《科教文汇》2009,(24):152-152
课堂互动是二语学习的方式之一,能为二语学习者提供类似母语的教学环境,增加学习者的可理解输入,有利于二语学习。课堂互动通过任务型教学,小班授课和小组活动来实施,并在互动中要适当采取纠错方式。但课堂互动不是二语学习的唯一方式,且这种方式不适合各种层次的学习者,了解这一点对大学英语教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结构、语义和文化来表达思想就会产生语言迁移现象.语际迁移主要有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凡是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的,我们称其为正迁移,凡是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干扰作用的,为负迁移.一方面,母语与英语有着相通之处,可以促进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增加英语学习者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母语又会干扰学习者的语音、语法掌握和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学习者应利用其积极作用,同时避免其不利因素.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指出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利用母语,避免滥用母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母语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母语负迁移很大程度上对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原因在于他们在掌握了一定母语的基础上进行外语学习,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母语的影响;同时大部分学生仅处于二语习得的初级阶段,英语学习缺乏有利环境,语言运用能力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写作上尤为明显。本文主要从语言迁移中的语法与习惯表达的负迁移角度来分析学生写作中的错误,从而探索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外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与二语习得关系的研究普遍受到我国外语教师及学者们的关注,基于不同角度的研究给我们呈现了这一课题的潜在研究价值。本文拟从建构主义生成学习理论视角,分析翻译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为学习者通过翻译更好地习得二语提供理论支撑。也为该课题的研究展示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补缺假说的角度下,旨在探究"3E"教学模式公共外语课程中的应用。依托于当前的研究成果,以及在高校的教育实践,研究者结合普遍语法的可及性,针对补缺假说的成因、现象以及影响,以"3E"模式作为公共外语课程的教学指导理念,阐述了具体三个维度的课程设计与理论的应用。本研究为二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尽可能减少语言补缺带来的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风格,有利于二语学习的过程,提高其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6.
年龄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在二语习得的速度和效率上要优于成年人,是更好的外语学习者。本文从"关键期假说"出发,探讨年龄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为中国儿童外语学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英语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都必须适合特定的语言教育环境。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阶段,学习者遇到的语言现象陡然增多且复杂起来,母语的负迁移作用日益凸显,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已经无能为力,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停滞不前。因此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二语/外语教育理论和吸收国内的外语研究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国外二语和外语教学界开始质疑教学"方法"理念本身,Kumaravadivelu教授以语言学和二语习得学科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宏观策略框架",搭建起开放式模型帮助教师突破以往方法的局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外语教师对国外变幻不定的教学法感到困惑,介入后方法理念对建立符合中国外语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大有裨益。本文从"后方法"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育的指导意义出发,探索了一套"自主教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刘琦 《科教文汇》2013,(16):135-136
学习动机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而学习动机有两种: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是指外语学习者将外语作为达到某些目的的工具,如工作或通过考试。融合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希望融入目标语社团的活动或文化。工具型动机在短期内会使某些学习者获得成功,然而一旦达到目的,动机消失,加上国内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导致学习者英语学习的停滞,造成石化。本文拟从中介语的特点,中介语石化的现象及特点以及导致这种石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做一些简单探讨,并提出减少外语学习石化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二语习得理论的引入给我们更多关于语言习得的思考。文章就如何利用二语习得理论,尤其是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结合我国目前儿童学习英语的现状,浅谈如何从娃娃抓起,促进中国儿童英语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