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萨特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石是他的想象现象学,其哲学本体论与审美论在深层上是一致的。萨特的美学理论强调美在创造中,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的表征。而自由就体现在人对现实的超越与否定之中;审美对象是一种想象对象,审美活动是一种想象活动,具有非功利性。萨特的这种美学理想是法国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现实的反映。而强调艺术的社会性和实践品格,是萨特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萨特早期哲学中内含的美学是一种虚无论美学。萨特认为,人的存在作为自为的存在就是虚无与自由,虚无与自由构成了人的存在的本体论规定。美与艺术的存在同样以虚无和自由的本体论为其依据。不仅如此,人的存在作为虚无的存在就是欠缺,欠缺构成了价值的本性和起源。美作为自为的欠缺的所欠缺者就是一种作为超越性价值的存在,它具有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双重特征。因此,审美只能以想象的方式才能实现。想象的本质特征是虚无化,而美对对象的审美提升实际上就是想象性意识对对象的虚无化。想象构成了虚无论美学的审美方法论,它把萨特的虚无论美学贯穿为一个美学本体论、美学价值论与审美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整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西方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萨特的美学思想作了综合评价.指出“存在”的概念是萨特美学思想的基础,“自由”的概念是萨特美学思想的核心,“介入”的思想,是萨特美学观的重要方面.他的美学和他的哲学一样,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也和他的哲学一样,良莠混杂,瑕瑜并存,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相交织.而那些不容忽视的积极因素最终窒息在主观唯心主义的总体思想框架中.  相似文献   

4.
史蒂芬金在其系列小说黑暗塔中建造起一个神秘怪诞的世界之余,也为我们描绘了一种永不言败,积极抗争的人生态度。他在作品中对人的存在与命运的密切关注正契合了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中关于选择、行动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本文着力对小说第二部《三张牌》中的两个人物进行分析,透过行动表象探讨内在动机,揭示出人的自我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5.
史蒂芬金在其系列小说黑暗塔中建造起一个神秘怪诞的世界之余,也为我们描绘了一种永不言败,积极抗争的人生态度。他在作品中对人的存在与命运的密切关注正契合了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中关于选择、行动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本文着力对小说第二部《三张牌》中的两个人物进行分析,透过行动表象探讨内在动机,揭示出人的自我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60年代中期,接受美学做为传统理论的反叛者突现于德国文坛,重视读者创造的呼声从德国很快推及欧美。近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界也开始重视这股不容忽视的潮流。接受美学的产生,究其哲学基础,是做为欣赏主体的读者,在人的角度上,其主体性、主体意识强化了。在这方面,可以说接受论者在很大程度受了存在主义的影响,萨特  相似文献   

7.
史蒂芬金在其系列小说黑暗塔中建造起一个神秘怪诞的世界之余,也为我们描绘了一种永不言败,积极抗争的人生态度.他在作品中对人的存在与命运的密切关注正契合了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中关于选择、行动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本文着力对小说第二部<三张牌>中的两个人物进行分析,透过行动表象探讨内在动机,揭示出人的自我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8.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基本观点是,人作为存在者,是自为的存在、有意识的存在。在存在过程中,人进行自我选择,进行自由创造,而后获得自己的本质,即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的本质是人自由选择的结果。萨特的自由选择理论不仅在其哲学论著中得到详尽阐述,而且在他的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形象、具体、生动而充分的展现。本文通过对《苍蝇》的赏析,分析了萨特自由选择理论的积极意义,认为萨特倡导自己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自己通过自觉选择的行动去模铸自己的生存价值,去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有助于人为获得有价值的本质而作出主观努力。同时,也分析了萨特自由选择思想的局限,指出萨特漠视个人和历史、时间的关系,脱离历史和社会孤立地研究人。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在其人生道路上,他们的活动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趋向和自由的范围等各个方面都是有一定的条件的。现实中的人的选择是在一定社会范围内、一定社会关系内的选择。选择是有限的,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禁闭》是萨特最具世界影响力一部剧作,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剧作。在萨特的文学作品中,这部剧作受到了我国学者的更多关注,评论文章近50篇。这些文章基本上是对剧中"他人就是地狱"的阐释而展开,主要分为三种情况:萨特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写照;源于我们运用他人的判断来评价自己;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性语境下,美学作为关于身体的话语而出现。它一方面关涉艺术,成为所谓艺术哲学,另一方面指向政治。现代美学与艺术、政治的这种关系是理解萨特美学完整性的基础。如果说萨特前期哲学建立的是一种“感性学化的”现象学,那么他的后期哲学更是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美学化的历史哲学。因此萨特哲学作为他的探索自由之路,乃是美学化的哲学。这种哲学必然地走向政治实践,而政治问题在萨特这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身上,又是同样必然地成为美学问题,转化为艺术冲动。整体化地考察萨特就能发现萨特美学是以“自由”贯之其中,萨特的美学就是他探索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美学理想的体现,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在于一个"真"字。这里的"真",包含有三层意义:首先是指生活原型之真,亦指作者的生活经验之真;其次,是人物形象之真与艺术效果之真;复次,表现为作者主观的情真意切,而并不以摹写的酷似逼真为至高的境界与终极目的。正是"真"字文章,打破了18世纪普遍存在于西方文艺界机械反映论的框框,也造成了《红楼梦》对以往中国古典小说的超越,从而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与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2.
对科幻小说审美特征的论述是葛兰西文艺思想和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葛兰西重点论述了凡尔纳和威尔斯等人的科幻小说作品。他对凡尔纳科幻小说的科学性、幻想性和乐观精神等特点给予了高度评价,也指出这些特点给凡尔纳创作所带来的局限性;他重点论述了威尔斯科幻小说的现实批判性特征,对威尔斯小说中的道德说教倾向进行了批评。葛兰西对科幻小说审美特点的论述具有理论家的深刻性和革命家的现实性。由于从既定的理论出发,葛兰西对科幻小说审美特征的分析也有先入为主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方苞的"义法"是其文论的核心范畴,也是桐城派文论及文章创作的基石。前人对"义法"论述很多,争议也很大。基于审美的角度来剖析"义法"说的理论精髓,将其置于历史语境中来探索其渊源和理论依据,从而揭示其在倡导"纯文学形式"中所富含的审美意蕴和接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虚实作为古代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诗文、小说、戏剧及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创作中。对于文学而言,这一方法涉及到创作中的题材处理、情节结构的安排、人物的描写塑造及意境的创造等。虚实方法的运用也关系到作品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在今天的各体文学创作中,虚实仍是不可缺少的表现方法。对此方法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文学创作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当代文艺理论的深化、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正是努力通过自身对中国古典诗论的理解,不仅将克罗齐的“直觉”从一种思辨式的哲学思考引申成为心理学上的关感体验,更是同时化用布洛的“距离说”和立普斯等人的“内模仿论”“移情说”,从美的凝神静观与自由“出入”出发,建构了“中国化”的现代美学。克罗齐的“直觉”被朱光潜改造成为凝神静观的艺术审美经验,布洛的“距离说”又构成了理论弥补的关键因子。从审美直觉到审美距离,构成了朱光潜审美经验论的逻辑框架与核心特质,其对中国古典文论的化用也给当代的异质性比较诗学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纳博科夫是一位独创性的作家,他阐述并践行了一套极具个人特色的现实观:一方面,他坚信“没有事实不成艺术”,同时他又强调“艺术创造着自身的现实”,文学作品是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的统一体。作为作家最为钟爱的作品,《洛丽塔》完美阐释了这一现实观:小说描绘并讽刺了以汽车旅馆和消费文化为代表的美国当代社会,也通过想象、文字游戏、戏仿等陌生化手段重构了主观现实,增加了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7.
田汉热爱漂泊生活,既从自身经历感受到了漂泊的永无止境,又把现实生活和艺术追求结合在一起,以此审视漂泊母题,使得漂泊母题得到了艺术审美的提升.田汉认为漂泊母题的审美特质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由,二是神秘.田汉对漂泊母题的这种开拓,强调超脱现实的艺术境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为漂泊母题叙事文学创作引领了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作为美国后现代作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唐纳德·巴塞尔姆充分运用了中心消释理论来颠覆小说创作中传统的等级结构和叙述方式,大胆否定语言构建现实的能力并倡导文本诠释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其碎片化的小说文本不仅渗透着解构主义世界观和文学创作理念,而且多角度折射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混沌场景以及芸芸众生的颓废与迷失。  相似文献   

19.
"言意之辨"由来已久,突出关注的是言能否尽意,即语言能否充分而精确地传达人类对于外部世界及自身的认识,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从文学创作的角度,重新为比兴下了定义,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言意问题的看法,他认为言可以通过含蓄曲折的方法表达意,进而表明言可以尽意的观点,对作家的创作和诗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隐秀》是《文心雕龙》中的一篇残文,关于现存版本是原文还是后人填补问题,历来存有争议,且尚难以定论。但作为刘勰论文学创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思想,它反映了刘勰对文学创作的一种美学要求,且对后世文论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隐秀"及其包含的美学意蕴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刘勰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