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艺理论界对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提出不同的看法。本文针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形态”建设中的“体用”思维方式和艺术哲学的理论建构方法之弊病,指出欲使“当代形态”的建构具有“当代性”,理论必须具有能显示矛盾对立和自我扬弃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中国化当代化实践,其旨归是在当代历史语境下建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主要任务可以概述为: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生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理论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建构须把中国传统文论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理资源纳入其理论实践中。通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当前在场化,中国传统文论从实践主体的本土性塑造、知识资源的保障、思想观念的熔铸三个层面确保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实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建构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转换提供了一条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危机被归结为伪马克思主义理论倾向;在西方文论中,其危机表现为本体论走向虚幻。换言之,当代文艺理论的危机体现在它的教条性、暴力性和游戏性上。“危机”的系列文章不应视为“危言耸听”,而是一种对理论价值和意义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当代新道家"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新道家”的理论建构尚处于酝酿和准备阶段。文章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诸如“当代新道家”的理论旨趣、“当代新道家”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当代新道家”体系建构的努力和尝试、“当代新道家”基本概念的辨析等进行了相对独立和客观的评述,进而对“当代新道家”的研究提出两点展望。  相似文献   

5.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题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是近些年开始流行的一个观念。传统马克思主义以“革命”相号召,可以恰当地称为“革命”范式。与之相区别,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可以恰当地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建设”范式。“三个代表”思想深化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邓小平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当代文艺理论体糸的危机与其理论上的伪马克思主义倾向有关。当代文艺理论的伪马克思主义理论倾向主要表现为:(1)简单化地移植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方法;(2)将康德的“二律背反”逻辑方法当作辩证法方法运用到文艺理论中;(3)混淆非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材料与移植过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观点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7.
面对 20 世纪的文化与文论,面对新中国 50 年来的文艺理论建设,有四个方面的思考可资借鉴:对“五四”时期民族文艺学的图强愿望和建国至 70 年代末社会学文艺学以及世纪末文艺学建设的回顾与反思可以增强民族文艺学建设的自主性与民族性;理性主义与现代主义冲击后的困难重重的“话语转换”不能完成中国文艺学的理论建构;“中国后现代因素”对中国文化的消解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它为建构中国文艺学提供了契机;后殖民主义启示,误读 20 世纪中国传统与东方视野对西方知识体系的曲解不是建构中国文艺学的视野与途径。所以,建设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首先要分析这一命题的语言构成和话语上下文,其次按这一语言结构关系找出建构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形成三步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日益恶化的当代文艺批评生态环境,就必须纠正文艺批评家在文艺理论发展上的片面认识和提高文艺批评家的素养.文艺批评家绝不能只是跟在文艺创作后面跑,还要承担他们在社会分工中的社会责任,反映不同时代的民族和阶级或集团对文艺的根本要求.文艺批评家只有较好地处理文艺批评的理论分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艺批评分歧.文艺批评家既要重视文艺理论创新,也要重视对一些文艺理论创新的集大成,并在这个基础上建构文艺理论体系.文艺批评如果在把握文艺批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评价文艺批评家的理论贡献,并始终不渝地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日益恶化的当代文艺批评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中,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学派早已被打上过时的标签并排斥在学术界视野之外, 然纵观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走向,其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方法论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形式主义与新批评学派理论发展的重新梳理,解读其当代性渊源,揭示其对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两次转向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先生在近代文艺理论建设方面的成就对我国当代文艺理论建设的启发有二点:一是在处理中外文论遗产上不谈抽象的“体”与“用”,而是采用“望远”、“显微”二法在取今复古中持有怀疑、批评、吸取,再创造的精神;二是兼有哲人与诗人气质,在抽象思维和感性思维两方面皆优,真正做到了在文艺理论方面“取今复古、别立新宗。”(鲁迅语  相似文献   

11.
文艺学的当代性转换归根结底应当落脚在对“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深入研究及其理论蕴涵的开拓上。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中所包含的对“实践的人”、“人的实践”的思考,对于我们推进文艺学的当代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建构意义。文章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学思想,深入探讨了它在文艺学的当代性发展中与新的文艺本体的确立、文艺学当代性转换的逻辑起点的建构以及重新认识文艺本身等重大理论问题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建玲 《天中学刊》2007,22(1):36-3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的当代旨趣,在于使中、西、马三种哲学形态实现内在会通,在于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相关性,在于通过历史反思和理论建构而实现中华民族思想自我的重建,在于走出当代“中国化”问题研究的诸多误区并推动该问题研究向深层开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梳理、论证了当代叙事学和电影叙事理论的理论源头、基本框架和理论特征。文章指出20 世纪以来的两大思潮四脉流向对叙事学的产生具有重大的和直接的影响:一是以索绪尔的语言学和皮尔士的符号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符号学理论思潮;二是以俄苏形式主义文论和斯特劳斯、弗莱的神话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诗学——神话学理论思潮。进而区分了当代叙事学与古典叙事理论的不同理论特征。文章认为,当代电影叙事理论已经形成了四种有影响的理论形态,一是以麦茨为代表的以建构电影“句法学”为主要研究特征的“语言结构表意说”。二是以艾柯、沃伦为代表的主要着眼于电影影像符号学的“影像符号编码说”。三是被人们称之为第二电影符号学的电影叙事理论,可称之为“本文修辞策略说”。四是以米特里、波德威尔为代表的带有综合色彩的“叙事美学与艺术说”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历史进入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轨道,体现出“文化趋同与趋异”(cultural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的动力学的间性张力和开放性的辩证运动,从而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界面和学术思考平台。这个时代的世界文学及其研究,充满了新的情况与思想挑战,亟需更新我们的文学观念和理论方法。我们组织这个笔谈,旨在通过对当今历史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交织互渗关系的反思,探讨间性诗学的当代文艺学美学蕴涵,提倡从间性诗学的维度,刷新世界文学观念和研究理念,更好地建构与完善当代文艺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包括如下三个方面:摹仿说,效用说和灵感说。这三个方面对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具有启迪作用,对于当代中国文学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建构是整体的建构。以往学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世界观的学问,或看成认识论,或看成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学说,都不能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哲学基本问题为“纲”,以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为“目”的系统化的学说。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关键是要把握其哲学的逻辑体系及其意义延伸。  相似文献   

17.
当代写作学的生存和发展,一步也离不开现实生活的环境。改革开放的政治、经济、思潮对当代写作学的要求,是尽可能地完善自己的理论形态,建设起有中国特色的写作基础理论,以推动现代文明的进程,促进社会整体进步。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当代写作学倾向于实用性,并使它的工具性、手段性的特点突出地得到表现。这就出现了一对矛盾:一方面当代写作学将以自己的理论建构起独立的体系,以便在文明活动中起着改造社会、完善人类的作用;另一主面又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扮演“商品”的角色,往往限于短期行为,随着“潮”涨“潮”落…  相似文献   

18.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题,都在发生深刻变革.与之相适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题的变革,必将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当然,若仅看到哲学主题的变化,不可能真正发现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形态,还应该从变革方法论的视角寻找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形态”,即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和路径.这种方法和路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形态建构”研究不能代替“范式创新”研究,“范式创新”研究也不能取代“形态建构”研究,两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邓小平文艺思想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这一思想,这对于正确理解邓小平的文艺思想的实质内涵,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当代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公仆实现理论的逻辑延伸,价值追求在于维护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公仆本性。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公仆理论发展的视角对“三个代表”进行理论定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三个代表”的理论本性,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