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记得十一岁那年,上小学五年级的我还未能用上钢笔。那时全班没有钢笔的只有两个人了。另外那个就是我的同桌,绰号叫“小地主”的。他曾有过钢笔,但他自已弄丢了。  相似文献   

2.
学会宽容     
北京有位丁榕老师,她的一个学生拿走了同桌的钢笔,当时她没有责难,也没有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位学生,并对他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悄悄送回去的。”几十年后,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  相似文献   

3.
温柔的批评     
马卡连柯说:“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富有人情味的和风细雨式的批评蕴涵着教师胸怀的博大和境界的崇高,同时也能体现出教育的真谛———以人为本,润物无声。让我们来看看中外教育家们是怎样运用这种温柔的批评的吧!一支钢笔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家”的霍懋征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她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时,一次她班上的一个男生拿了同桌的钢笔。霍老师知道后没有责难,也没有声色俱厉地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个学生。并对他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  相似文献   

4.
马卡连柯说:“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富有人情味的、和风细雨似的批评,体现了教育的真谛——以人为本,润物无声。让我们看看中外教育家们是怎样运用这种批评的艺术吧!一枝钢笔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家”的霍懋征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她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时,一次她班上的一个男生拿了同桌的钢笔。霍老师知道后没有责难,也没有声色俱厉地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枝钢笔送给这位学生,并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枝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  相似文献   

5.
同桌的他     
他,我的同桌,遇到麻烦事总会往自己身上揽,这让我很欣赏他。可他的坏毛病也让我难以忍受———不爱洗澡,身上太臭了!有一次,上课铃响了,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一个劲地凑过来找我说话,那满身的汗臭味,熏得我简直喘不过气来。数学课上,老师让同桌间讨论交流。我不愿意和他讨论,就同前排同  相似文献   

6.
马德 《小读者》2013,(5):24-24
有一年,我接了高二的一个班当班主任。头一天,我组织学生调换座位。孩子们纷纷找着自己心仪的同桌,叽叽喳喳闹腾着。有一个叫李猛的学生,却安静地站在那里,不着急。我问:“你找到自己的同桌了吗”他说:“我的同桌不用找。”我不解。  相似文献   

7.
保镖传说     
那一段时间,我们形影不离。竖着看,他和我一般高;横着测量,却大出十分之八个我。在一起的时间长久了,就有人窃窃私语说我们是同性恋。我不满地抱怨道:狗屁!找他同性恋,我眼长脚上去了!随后又有流言:石杰是我雇来的保镖! 我当时的同桌师穆身高一米八五。和他同桌,我很有一股压抑感,我便小心翼翼地同他说话,而且每次都表现出极度崇敬的样子。刚开始仰视他说话的时候,他往往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自动将腰弯成一个弓形,以保持相同水位上的平等对话高度,说话也尖声细气的。后来时间一长,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机智     
杰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平凡却又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一年级某班。孩子们正在做作业,独立解答习题,班上一片寂静。突然,教室里传出一句话:“季米特里克的爸爸被关在牢里。”这个新闻打破了寂静。教师警觉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说话的是季米特里克的同桌同学佩特里克。“他爸爸在牢里已经蹲了3个月了。”佩特里克继续向全班同学发布新闻。由于意外,教师还来不及考虑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如何处之。他发现季米特里克的脸色发白,手中的钢笔也掉了下来,以央求的目光望着教师。此时,所有的孩子也同时望着教师,有的被…  相似文献   

9.
宽容如药     
一位班主任在上班会课时,有个学生向他报告,说他的一支新钢笔丢了,并怀疑他的同桌……而在这时,这位老师发现那位学生同桌的求助和惶恐的眼神。这位老师只  相似文献   

10.
“老师,请你相信我,我真的没有拿钢笔。”这是我班一位学生回答我的话。说这话时,他的真诚眼光中透出了无奈,而那时的我,却未能去体会,去了解他极其无奈甚至是对我彻底失望的内心。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学生 A :老师我的新钢笔不见了!老师:什么时候不见的?学生 A :刚刚一会儿,我去交作业前还在,可交完作业后就不见了。老师:怎么几分种之内会不见东西呢,你有没有再找找看。学生 A :找过了,没有啊!老师:这节课你怎么没去上?学生 A :我有点作业需要补完。老师:那教室里还有谁在?学生 A: ×××同学,他身体不好,请假在教室里休息。老师:去叫他…  相似文献   

11.
我们班最近重新排了座位,全班同学的座位都被打乱了,很多人都不得不和"同桌的你"说拜拜了。可我却是最惨的一个,我原来的同桌是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女孩子,现在倒好,老师居然给我安排了一个受过处分的男生当同桌!这个同桌不守纪律,吃零食,看小说,上课的时候还不停地找我说话,写作业时也妨碍我,而且经常搞出很多让我分心的恶作剧。自从他成了我的同桌,我的成绩就一直没法提高。看着别的同学都和自己的同桌商量学习方法,都在共同进步,我真是又羡慕、又生气。我一点都不想理这个新同桌,可他却不停地给我制造麻烦。  相似文献   

12.
对于童心未泯的孩子,我们的每一次信任和宽容,都可能创造出一个新的奇迹。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北京有位丁榕老师,当年她发现一个学生拿走了同桌的钢笔,当时她没有责难,也没有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位学生,并对他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你肯定不会要人家的东西,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悄悄送回去的。”几十年后,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在丁老师面前对孩子说:“没有丁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对于学生的缺点,难…  相似文献   

13.
教育要宽容     
宋珗昊 《小学生》2010,(4):25-25
一位班主任在上班会课时,有个学生向他报告,说他的一支新钢笔丢了,并怀疑他的同桌……而在这时,这位老师发现那位学生同桌的求助和惶恐的眼神。这位老师只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或许哪位同学无意拿了你的笔,或许是你不小心……但我肯定拿你这支笔的同学现在一定很后悔……”说着,老师拔下了自己胸前的笔,“这样吧,我这支笔就送给你吧。不过我要告诉那位同学,随便拿别人东西,不是好习惯,希望这位同学好好学习,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14.
温柔的批评     
读了《江苏教育》2005年2B上面的文章《用美德占据灵魂》感触颇多。学生犯错误之后,教师应该怎么去批评教育? 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家”的霍懋征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她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时,一次,班上一个男生拿了同桌的钢笔, 霍老师知道后没有责难,也没有声色俱厉地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位学生:“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送回去的。”几十年后,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在霍老师面前对孩子说:“没有霍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  相似文献   

15.
我有一个好友,她对我说:“我受不了同桌那鄙视的眼神,难道成绩不好就这么让人看不起吗?她成绩好又怎么了!”我听了她的诉苦,淡淡一笑,开始给好友讲述我和他的故事。“在初一的时候,我和酷儿是同桌。他的成绩在班上算得上是数一数二,有时还冲进过年级前五强。我在那时成绩不算好,大概每次都是十几名的样子。我和他同桌就好比一只美丽的大天鹅旁蹲着一只丑小鸭。他与我很少说话,因为我们之间没有什么可谈的话题,况且我也比较内向。如果是上课的讨论时间,他一般和他前桌的一个成绩也非常棒的大眼睛女孩讨论,根本不跟我说一个字。我知道这是他摆…  相似文献   

16.
原来如此     
一天,嘟嘟的同桌来找我,她十分痛苦地对我说:“老师,求你给我换个座位吧,我实在不想跟他坐同桌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出原因:“我跟他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说话了,痛苦啊!”“不会吧,他可不是少言寡语的人啊!”我不太明白。“所以呀,我根本没办法打断他。”……原来如此@张静  相似文献   

17.
正这学期,在遇到转学生小昊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方式,由衷地感慨:教育学生,要关注"故事背后的故事"!小昊是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学生。在我们班没待几天,就总是有人告他的状,说他故意打别人。我找他谈话时,发现他的表情有些漠然,要么装作听不见的样子,要么低头不语。很少开口,但如果说话,用语最多的是"你说什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不遵守纪律,予以批评教育是教师的职责。但是有的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不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摆出一种权威架势,语气生硬,措辞不当,甚至尖酸刻薄,结果大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致使教育效果明显降低。我曾经就是如此。  事情是这样的——  我班女生王与男生刘曾是同桌,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被分为前后桌。一次在上课的时候,无意中我发现王与刘在说话,我便自以为十分幽默地说:“王,你是不是很眷恋你的同桌呀 ?”话音刚落,她立即伏在桌上大哭起来。当时的我并未在意。殊不知,她后来与我一直格格不入,尽管我多次…  相似文献   

19.
田惠 《成才之路》2010,(21):86-86
当前,特殊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比较关注的,我们只有对特别的他们施以特别的关爱,才能让他们走出心灵的低谷,到达充满阳光的彼岸。 在我的教育生涯里,有一个学生,让我记忆犹新。这个学生的父母都是聋哑人,高一开学时我就认识了他,一个瘦弱苍白的小男孩。他很少说话,上课时也不举手发言,也不和同学、老师沟通,虽然这样,他开学第一次月考就考了全班第一名,数理方面尤为出色!他的沉默和他的聪明,引起了我的注意,不禁让我想进一步了解他。我很想找他谈一谈。  相似文献   

20.
1.能屈能伸——工作要有弹性。现在的学生民主意识和自我意识很强,在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在处理学生违纪事件的时候,我的经验是:"学生软了我硬了,学生硬了我软了。"就是要因事因人而异,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直强势下去,不撞南墙不回头,直到碰得自己头破血流才肯善罢甘休。王强是个容易激动的孩子,一次他因同桌瞪了他一眼,就打了同桌一拳,我把他叫到办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