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兰增强 《考试周刊》2014,(37):57-57
<正>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和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是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面对作文,学生普遍存在无话可说或言之无味的状况。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学生的写作内容虚假、空洞、乏味,常常出现"假"、"大"、"空"、"抄"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善观察、体验生活,不善积累素材。所以,当务之急是引导学生不断积累作文素材。因为素材是作文的血肉,有了丰富的素材,学生才能  相似文献   

2.
传统作文教学把学生的视野框在教科书中的作文训练题上,使学生的作文活动与丰富的生活割裂开来,这样的作文过程必然是封闭和乏味的,无法触动学生的写作情感。长此以往,学生"谈文色变""望文兴叹",作文成了"榨文""苦役"。  相似文献   

3.
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是畏惧的,觉得作文难,即便是平时习作或考试都是被逼之作。长此以往,写作就成了学生和教师的一块心病:习作都是技巧的运用而非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要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声,写出属于自我特色的作文。  相似文献   

4.
总是听到老师们在批阅作文时抱怨,学生不会写散文,语言华丽但内容空洞。也同样听到老师们在讲散文篇章时抱怨,学生听得乏味,丝毫提不起学习兴趣。殊不知,教师的"惯性"演绎,虽四平八稳,顺风顺水,可就是连自己都觉得这课上的是索然寡味。看来,不管是散文写作还是散文教学,出的问题的确不小。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重点谈谈散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眼、心、手的综合产物。有些学生很怕写作文,因为他把作文看成是虚无的东西,要自己去编造。完全是"造"出来的。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使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6.
正作文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感到棘手的方面,因为它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语用基础知识,还需要他们观察一切能观察之事物,挖掘可写之素材,同时还要追求作文内容的思想性和表达方式的得体性,它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中,教师更需要突破过去刻板的作文教学方式,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一、解放个性,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追求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写作,就必须将在作文教学中以"教师教"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想"为主体。写作是一种表达自我  相似文献   

7.
杨艳丽 《教师》2013,(24):46-46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和每一位学生自己都很关注的问题。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分数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一篇好的作文,往往能为学生在考场上带来优势。初中的作文写作是学生真正接触作文,学会写作的开始,因此,初中写作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是很多老师不断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黄惠荣 《成才之路》2014,(26):66-67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呢?一、引导积累,让学生做有"米"之炊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平时作文多数是要求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一些同学感到很顺手,写得具体生动,内容充实;而另一些同学却觉得无话可说,写得干巴乏味,空洞无物。  相似文献   

9.
王菁 《小学生》2013,(11):50-5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水平是反映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作文教学历来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是目前班级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现象很让我困惑。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贫乏,语言乏味可憎,结构陈旧呆板的现状普遍存在。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堪忍受的困境?我想,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拓展学生资源渠道,积累丰富的写作资源,让学生有事可叙,有理可议,有物可说,  相似文献   

10.
每次打开老师批阅过的习作,学生所关注的是优、良、中、差的等级或相应的分数,而很少有人去读读评语,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就更不用说动笔修改,二次作文了。这不能怪学生,是我们老师的作文评改方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我十分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于作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式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提高小学生整体作文水平,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学生爱上作文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让高中作文教学突出重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进入高中,应考意识日益增强,不少学生宁愿埋首题海,也不愿绞尽脑汁构思一篇"大作"。有的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能力失去了信心。作文热情不高。所以,每次交上来的作文,真正高质量的不多,而且,面对一份份"应酬"之作,老师又要煞费苦心地批改,一连数日,  相似文献   

14.
<正>作文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小学生不喜欢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提不起兴趣,总觉得无话可说。迫于师命,写不出又不能不写,于是就东拼西凑、无病呻吟,这样的作文是枯燥的、乏味的。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近年来,我尝试"循环日记"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一、做好宣传,一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从一年级起步,这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我从一年级开始教学就在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写作,如何让学生爱写也乐写呢?在开学的第一周家长会上我就开始宣传和安排"循环日记",让家长明确  相似文献   

15.
张军文 《教师》2013,(19):90-90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难点,教师视之为"坎",学生视之为"虎",主要原因是我们重视了作文的内容和形式,重视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却往往会忽视了"情感"因素。试想,写文章的人自己都没有了笑和泪,怎么又能博得他人之心呢?因此,学生写作应该构建在情感基础之上,经过"欲吐为快",经过反复练笔,使作文水平得到提高,也从根本上脱离作文烦恼的藩篱。  相似文献   

16.
章中华 《广西教育》2013,(14):62-62
近年来,语文高考试卷作文的分值呈提高之趋势(如江苏省语文试卷将作文分值提高至70分),然而,学生高考作文的平均分告诉我们,学生作文的现状不容乐观。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认为指导学生从散文阅读中吸取写作的营养是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做法如下:一、嫁接语言技巧,让学生为文章增添亮点学习散文名家的语言技巧,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难度不大。进入高三第二轮复习阶段,有了第一轮散文阅读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对散文的语言特点已经有了一  相似文献   

17.
正很多语文老师抱怨,批改学生的作文,是一项繁重、生厌的工作。老师们无奈,学生的一篇篇作文,语言乏味、千篇一律,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字屈指可数。为什么上了那么多指导课,写了那么多作文,学生却怕写作、怨写作?也许应该反思当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哪里出问题了。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级教师管建刚说:"写作这事儿,只要你想写了,只要你有着强烈的写的冲动,不断地写,不断地改,不一定能成为天才作家,却一定能成为一个不错的写手。"马正平教授也谈  相似文献   

18.
写作是学好语文的必要一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母语意识,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当前,小学作文以书面表达为重要形式。当学生一提起作文,就会叫苦连天,问其究竟答案无非是"没有兴趣,害怕,无话可说,写不出来……"可见,缺乏写作兴趣,已成为孩子进行写作练习的一只凶猛的拦路虎。这该如何是好?1体验、感受生活情趣,消除作文乏味感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是文学家的座右铭。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忘记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割裂开来.每次作文,将眼光盯在一个"文"字上,重技法、重形式的指导,教师一板一腔,语言车载船装,学生仍感到"无米之炊",没的写,假话、套话连篇.因此,作文教学教师的引导之功不在作文之内,而在作文之外,即关注学生的生活,开掘学生语言的"表达之源".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为新课标下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自己要表的情,让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由过去的怕写作文或要我写的现象转变为"从生活到作文"、"我手写我心"的美好局面?如何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分析学生的优秀习作,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还作文以生活的本源,在生活中寻找作文的绿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