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精选了金属部分的四个演示实验加以介绍,供大家学习时参考。一、络离子的稳定性实验原理:由于给离子的稳定性可使一些难溶盐因形成络合物而溶解。而不同的络离子其稳定性不同,因而它们之间又可以相互转化。实验内容:在两个量杯中分别加入20mlAgNO_3溶液。往量杯1中加氨水,先得到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立即变为暗棕色。再继续加氨水,沉淀消失。往量杯2中加KCN溶液,先得白色沉淀,继续加KCN溶液,沉淀消失。再分别向上述两量杯中加入KI溶液,量杯1中出现黄色沉淀,而量杯2中无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2.
题目 向100mL0.1mol/L的AlCl3溶液中滴加350mL0.1mol/L的NaOH溶液,求生成Al(OH)3沉淀的质量。 解法一 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从反应过程看,首先生成Al(OH)3沉淀,当沉淀量达到最大值后,过量的NaOH与Al(OH)3反应,使沉淀部分溶解.题目中要求的是剩余部分的Al(OH)3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镁盐与铝盐混合溶液跟强碱的反应探究陕西师范大学王文林,梁宏斌在教学及练习题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给镁盐及铝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强碱,如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时,沉淀量与加入强碱量之间的关系。若以横坐标轴表示加入强碱的量,纵坐标轴表示沉淀的量,这一...  相似文献   

4.
运用pH传感器,测定NaOH溶液分别滴定FeCl3溶液、Al2(SO4)3溶液以及两者混合溶液的pH曲线。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验图像分析Fe3+、Al3+开始沉淀的pH及沉淀完全的pH,通过"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重表征分析pH曲线变化,探讨Fe3+、Al3+分步沉淀的可行性及最佳pH范围。  相似文献   

5.
例1 无色液体A中,可能含有Cu^2+、Al^3+、Mg^2+、Fe^3+、Na^+、CO^2-3、SO^2-4等离子中的某几种.若取A溶液加入用盐酸化的BaCl2溶液,只出现白色沉淀.若取A溶液加入Na2O2,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同时生成白色沉淀.加Na2O2的量与生成白色沉淀的量关系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例1 得分率38% 错因:思维将AgNO3、Cu(NO3)2、NaNO3的混合物完全溶于水配成溶液,再向此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铁粉。当反应停止后,取出少量的溶液,滴加少许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试推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离子有;一定存在的固体有;可能存在的固体物质是。荟错因点评:学生易出错的主要原因有:①只知Fe能将Ag、Cu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Fe进入溶液形成了Fe2+,得出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离子有Fe2+,而忽视了Na+的存在;②对于题给信息“滴加少许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理解不透,错误地认为溶液中不再存在Ag+的同时,Cu(NO3…  相似文献   

7.
实验一 在试管中放置少量SbCl_3晶体,滴加蒸馏水,在稀释过程中,溶液逐渐变浑浊生成SbOCl 的白色沉淀,如果在此乳白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则白色沉淀即消失,若在此溶液中再滴加  相似文献   

8.
在讲Fe2 + 和Fe3 + 相互转化时 ,教师常做“Na2 S溶液和FeCl3 溶液反应 ,生成黑色沉淀FeS和放出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 S”的实验。然而 ,真的如此吗 ?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究 ,结果发现 :反应的实现现象和生成的物质与滴加的方式有关。若将 0 5mol/LNa2 S的溶液逐滴加入到0 5mol/LFeCl3 的溶液中 ,局部产生黑色沉淀 ;振荡 ,黑色沉淀立即消失 ;静止后 ,溶液呈浅黄色且有大量的红褐色絮状沉淀 ,同时闻到较强烈的臭鸡蛋气味。若反滴 ,同样产生黑色沉淀 ,但振荡后 ,黑色沉淀不消失 ,同时闻到轻微的臭鸡蛋气味。…  相似文献   

9.
以实验为基础的探讨和推理,容易为学生理解,如再配合运算,那么,学习效果尤为显著。今以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互滴为例。 [实验]:取二支试管,一支中盛AlCl_3溶液。一支盛NaOH溶液,往盛AlCl_3溶液的甲试管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往盛NaOH溶液的乙试管中逐渐滴加AlCl_3溶液。 (现象) 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逐渐消失变澄清。乙出现少许沉淀,很快消失,继续滴加,最后出现白色沉淀。  相似文献   

10.
题1 向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NaOH溶的体积之关系如图.原混合溶液中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相似文献   

11.
解析(1)因固体溶于水,且其中不含可溶性银盐,加BaCl2溶液后生成了白色沉淀A,故白色沉淀A可能是BaSO4或嘲或两者的混合物.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同时生成“无色溶液C”和“无色气体D”可推知白色沉淀A是BaCO3,  相似文献   

12.
盐试题赏析     
一、填空1.盐溶液呈兰色;呈浅绿色;呈黄色.常见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固体是、;白色沉淀溶于稀HNO3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盐是.解:呈兰色盐溶液是硫酸铜;呈浅绿色的是硫酸亚铁;呈黄色的是氯化铁.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是BaSO4、AgCl(Ag2SO4,溶于稀HNO3);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为碳酸盐(BaCO3、CaCO3等).2.现有两组溶液共存8种离子:H+、Ag+、K+、Ba2+、OH-、Cl-、NO3-、CO32-且这两组溶液中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乙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石蕊呈兰色.乙组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解:向乙中滴入石蕊试液,石蕊呈兰色,溶液中含…  相似文献   

13.
一、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本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 ,同学们根据氧化铁的性质将其溶于盐酸转化为Fe3 + ,然后根据Fe3 + 的检验证明红砖成分中含有氧化铁 ,据此 ,同学们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具体如下 :方案一 :取红砖样品 ,用盐酸溶解 ,取上层清液 2mL于试管中 ,滴加KSCN溶液 ,若溶液显红色 ,证明溶液中含有Fe3 + ,说明红砖中有Fe2 O3 成分。方案二 :取红砖样品 ,用盐酸溶解 ,取上层清液 2mL于试管中 ,滴加NaOH溶液 ,若出现红褐色沉淀 ,证明溶液中含Fe3 + ,说明红砖中有Fe2 O3 成分。…  相似文献   

14.
由于高一新教材 (P 3 8)要求讨论如何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对于CaCl2 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能否产生沉淀成为争论焦点。有人认为 ,酸性气体二氧化碳通入CaCl2 溶液不会产生沉淀 ,即不发生反应 :CO2 +H2 O +CaCl2 =CaCO3 ↓ +2HCl同理反应 :NaHCO3 +CaCl2 NaCl+CaCO3 ↓ +HCl亦不会发生。然而事实是将CaCl2 溶液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有白色CaCO3 沉淀生成。为什么会有沉淀产生呢 ?一、定性探讨碳酸氢钠溶液中既有水解平衡 :HCO- 3 +H2 OH2 CO3 +OH- ①又有电离平衡 :HCO…  相似文献   

15.
试剂加入顺序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兰州电机厂教育处韦贵藻一、试剂加入顺序不同,实验现象相反在讨论Al(OH)3两性的实验中,试剂滴加顺序不同,实验现象相反。1.往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得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消失。沉淀析出时沉...  相似文献   

16.
1 奇怪的现象 对比Na2CO3与NaHCO3性质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演示实验是向两者的溶液中分别滴加CaCl2溶液,根据他们的性质可以预期,前者应该出现白色沉淀,后者则没有明显现象.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却发现,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也出现白色沉淀,现象非常明显,而且此沉淀能溶解于稀盐酸.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7.
一、解读互滴操作过程中的“相对量”例1下列各组溶液,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A.K O H溶液和A l2(SO4)3溶液B.H2SO4溶液和N aH C O3溶液C.C aC l2溶液和N a2C O3溶液D.Ba(O H)2溶液和N aH SO4溶液分析若将K O H溶液滴加到Al2(SO4)3溶液中,当K O H不足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A l3++3O H-Al(O H)3↓,随着K O H溶液的加入,沉淀量逐渐增多后又逐渐消失。而将Al2(SO4)3溶液滴加到K O H溶液中,开始时由于K O H过量,没有沉淀生成:A l3++4O H-AlO2-+2H2O,随着Al2(SO4)3的加入,沉淀会出现并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8.
尤志杰 《考试》2004,(2):48-49
[例]现有四种无色溶液a、b、c、d分别是Na2CO3、Na2SO4和Ba(NO3)2中的一种。为确定每种溶液,做如下实验: (1)a+d→气体+溶液(2)b+c→沉淀+溶液(3)b+d→沉淀e+溶液(4)a+b→沉淀+溶液f (5)e+f→气体+溶液。则a、b、c、d依次是[ ] A.Na2CO3、Ba(NO3)2、Na2SO4、H2SO4 B.Na2SO4、Ba(NO3)2、Na2CO4、H2SO4  相似文献   

19.
2007年7月第3版、2009年8月第7次印刷的鲁科版化学必修1教材第46页第二段有这样一段话:"利用某些离子反应可以检验某种(或某些)离子是否存在.例如,当向某溶液滴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再滴加稀盐酸时白色沉淀不溶解.则可推断该溶液中含有SO42-".很明显,教材表述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的方法有些欠妥.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以下是笔者在处理该问题时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中常要求学生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于上述两种溶液的鉴别方法是分别向两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所鉴别溶液为碳酸钠溶液,反之则为碳酸氢钠溶液.然而,实际操体时却发现两种溶液中均产生白色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