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些年,一不留神,时不时的会在你眼前蹦出几个你也许闻所未闻的新词、怪词,这个年代似乎是个特别能制造新词、怪词的年代。这一点,新闻圈中人是特别感同身受。暂且不说别的,就说新闻圈中人自己的服务单位——报社、电台、电视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似乎不怎么喜欢叫“新闻单位”了,纷纷代之以“媒体”的称谓,尽管“媒体”的称谓总觉得没有“新闻单位”来得顺口,甚至刚开始还有点别扭。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十八大以来,新闻宣传工作取得新进展,媒体融合迈出新步伐,多媒体、全媒体传播推进了传播的新形态,以契合时代传媒为主题的“传媒大讲坛”栏目,着眼于新型传播格局和多元化传播环境,笔谈新媒体时代报刊传媒的发展新动向以及经典传播理论的新解读,以期为我国的新闻传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入改革攻坚期,国内各级主流媒体纷纷探索融合发展规律和战略路径,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建立健全融媒体工作室制度,赋能主流媒体“转场升维”,实现共“融”互“通”,是拓展广电产业领域经营新路径、提升自身造血能力的关键抓手。  相似文献   

4.
宋华 《新闻战线》2022,(14):110-112
主流媒体需持续提供垂直化、人性化、下沉化的服务,延伸内容供给,切实将社会动员等媒体功能与助力国家治理相结合。郑州报业集团“郑在抗疫·应急求助平台”创新实践,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关心、关注的疑难问题,建立“13710工作机制”,察民情、集民意、解民忧、纾民困,是作为“智媒体”的新型主流媒体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5.
李伟程 《传媒》2023,(4):37-39
新型主流媒体在全媒体背景下占据愈发重要的位置,做好新时代的宣传工作,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做大做强新型主流媒体的策略,提出主流媒体要注重打造智媒体矩阵,强化人才培养,注重用户体验,全方位推进“媒体+产业”模式,打造超级IP,引领传媒行业进行“蝶变”。这些策略是主流媒体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增强“四力”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平台环境建构了用户感知的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涵盖“权威性”“生产与播发能力”“社会支持”三个一级指标、“政治权威性”“媒体权威性”“报道质量”“用户合意度”和“社会支持”五个二级指标以及若干对应测量要素。新的指标体系保留了传统媒体公信力指标体系中基于系统信任的相关维度与要素,在“主流”取向上突出了媒体权威性的特征,在“新型”取向上嵌入了平台中的信任逻辑,本质上反映了传播权力的变化。本研究建构了一个概念框架,一方面,为进一步的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量表编制与大规模实地调研打下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从而管好用好媒体,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媒体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和使命。笔者认为,“三善”媒体,是新时期新阶段对各级党委特别是媒体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是加快改革发展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的新需要;是实现民主法治宏伟目标对领导干部的新期待。“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体系,其中,“善待”是前提,“善用”是目标,“善管”是保障。文章通过近年来重大而鲜活的事例有力而充分地证明:“三善”媒体,有百利而无一害,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探索建立“媒体+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让客户端从手机应用的“可选项”成为“必选项”,新型主流媒体才能真正走向群众、服务群众。寿光市融媒体中心与寿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大数据中心实现“五心互联”,形成工作协同一盘棋。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主流媒体是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以服务用户为主体价值取向,以开放平台为功能转型,以产品迭代为技术支撑的新型传媒主体.围绕新的媒介生态,新型主流媒体通过渠道、平台的融合提高综合传播力,通过“内化”反应塑造媒体公信力,通过强化主流话语的认同感,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了新一轮产业革命,对传统主流媒体的身份认同发起挑战。本文使用身份认同理论,分析媒体身份的特征与认同逻辑,认为智能媒体不仅向主流媒体的身份认同发起了挑战,也为新型主流媒体的身份转型提供了契机。本文建议,新型主流媒体应与时俱进,凸显“新型”“主流”的身份特征,勇于做技术的创新者、改革的先行者与价值的引导者,力争在智媒时代获得更为广泛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1.
要想加快推进广播媒体的深度融合,尽快完成广播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转型,必须要走出一条能够充分发挥广播媒体声音优势的“迭代”融合之路。这条路要怎么走?首先必须要找好广播媒体声音优势与新媒体受众市场需求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2.
刘钊 《编辑学报》2017,29(6):579-582
在分析我国现有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形态特征基础上,探讨当下期刊媒体融合的发展瓶颈,以“共享、多元、开放、互动、交融”的融媒体理念重构了期刊的平台、内容、媒体形式、评议体系、功能和编辑角色等,以充分提升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环境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为媒体改革指明了方向和明确了目标.但是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新型主流媒体”,目前学术界、业界包括政府都还没有形成共识.本文结合政策、理论和实践尝试构建了新型主流媒体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助力于“新型主流媒体”建设.  相似文献   

14.
周强 《新闻前哨》2021,(3):24-25
地市媒体融合是大趋势,融媒体中心建设是重要支撑,内容建设是融合的核心。地市媒体融合要实现从“相加”到“相融”,做到“全媒体、融传播”,打造全媒体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5.
党锐 《传媒》2019,(10):40-42
佛山日报社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是一家兼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在“互联网+”时代下,佛山日报社秉承“新传播、新价值、新生活”理念,不断探索内容传播与媒体融合发展规律,加强传统纸媒和网络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报社坚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将旗下的《佛山日报》与“佛山在线”网站等30余个发布渠道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上百万的客户群覆盖,稳步打造出全方位、立体式的现代新型传播体系。目前,报社年收入超亿元,曾荣膺“中国地市报经营前十强”“中国地市报新闻创新前十强”等称号,使佛山传媒集团稳居城市主流媒体第一梯队。  相似文献   

16.
朱轶  林晖 《编辑学报》2019,31(5):578-581
媒体融合是当下媒体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经历融合之后,诞生了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特点的“四全”媒体。从“四全”媒体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分析在媒体融合大环境下传统科技期刊的变革及其对编辑素质的新要求,并为科技期刊编辑的“四全”素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重大政治责任。温报集团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新时代报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奋力书写新型主流媒体高分答卷:既“连天线”又“接地气”,提升新闻宣传报道的领唱能力;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水平;业务服务互促互进,提升教育引导群众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8.
王晓宁 《新闻三昧》2005,(10):48-50
新闻策划是当今媒体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媒体不断进入,原有媒体急速扩张,媒介市场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同时,社会的透明度也在不断提高,任何媒体都不可能独享新闻资源,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自然地由“垄断发布”进入到“同题竞争”领域。这就促使媒体在共享新闻资源的同时匠心独具,精心组织,深入挖掘,实现人无我有、更胜一筹的独家报道。新闻策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传媒观察》2015,(9):64-64
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近日在2015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提出,过去一年,对中国新闻媒体而言.是名副其实的融合元年。他谈到了如何在“深度融合”上下苦功夫,让新型主流媒体做到“形”“神”兼备、“筋”“骨”强健。媒体融合接下来怎么走,他给出了4个判断。  相似文献   

20.
十多年来,学者们从技术、产业、政策、个案等不同视角对媒体融合的研究不断增多,使这个领域日渐繁荣。在以往的研究中媒体组织是主体,技术、政策、市场甚至受众本身都成为了行动的驱动要素,从而忽视了受众对媒体的实际使用以及媒体与认知体验的关联。因此,需要从现象学出发,将媒体置于人与世界的联系中,分析媒体融合在宏观发展上所带来的从"诠释"向"具身"的突破,以及微观实践上建构的更多层次的"放大-缩小"结构,为媒体融合研究提供指向人类体验与使用知觉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