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在这个多民族地区,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特点,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史背景。有的民族在文学创作上拥有很高的成就。所以,民族间的优秀文化需要交流,而文化的交流需要媒介,需要适合的信息载体来交流展示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文字来表现,而各  相似文献   

2.
黄泽民 《大观周刊》2012,(10):242-242,234
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当成为宣传文化国防的重要阵地,本文结合文化国防的内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征和初中生实际,初步探索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文化国防知识教育,培养初中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性、文化国防教育的重点和实施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穆玉洁  王春芳 《新闻世界》2012,(11):160-161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了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文化的传播需要载体,于是新闻媒体与社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媒体与社会文化在发展趋势上具有总体的一致性,我国传媒要想在世界传媒之林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需要体现民族特性。民族文化传播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并吸收西方文明,凤凰卫视在促进民族文化现代化方面做着积极的探索。我们可以从凤凰卫视的办台方针、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媒体人的文化素养等方面看到她对于促进民族文化传播发展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李大成 《大观周刊》2012,(20):10-11
文化作为战略的底蕴和根基,对一个国家、民族战略行为的影响是深刻和无处不在的。军队文化建设是军队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军队建设中甚至在国防和国家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怎样加强我军文化建设,对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有关精神.大力发展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殷博 《视听》2016,(12):121-122
世界各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悠久而璀璨的民族文化,不同文化之间需要融合,但在融合中难免会出现冲突和阻碍。要实现文化传播的跨文化交流,需要众多有效的媒介作为沟通手段,媒体正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媒体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包括宣传和报道等工作,媒体必须要担负起抵消消极因素、传播文化精髓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6.
西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既是中国民族文化和世界民族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体现,也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从新媒体的时代背景着眼,在梳理西藏民族文化的文化元素和艺术意蕴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西藏民族文化传播的新媒体产业链,力求借力新媒体平台探索西藏民族文化和新媒体传播相结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天下并不安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需要可靠的安全环境。江泽民主席指出:“越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越要宣传国防建设的意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国防观念是维系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的重要精神因素。增强国防观念,是从精神上筑起中华民族新的长城的基础工程,是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纳西民族档案作为丽江旅游的文化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兴盛又进一步促进了纳西民族档案被大众所认识,促进了纳西民族档案的价值实现。本文通过分析纳西民族档案的内涵以及旅游资源效用,再结合档案学视野中的纳西民族文化,引出档案和旅游之间的互依关系,思考纳西民族档案在旅游背景下的价值实现。旅游由人们对异质文化的感同身受之渴望而引起。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表面的、有形的旅游资源,更需要有独特的、内在的、无形的文化内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社会各界关于国防中心区建设的讨论对国民政府创建华中国防中心区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华中国防中心区的创建,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现有民族文化基础上搞现代化,是我们当前急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这课题涉及的范围极广,本文仅从民族博物馆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谈谈民族博物馆对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建设现代化的作用和意义。民族博物馆是征集、收藏、陈列和研究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及自然标本,并为公众提供知识和欣赏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传统文化是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现代化是现时代眼前的、现在的、正在进行和发展中的文化。在我国要实现农  相似文献   

11.
李巍  刘丽 《兰台内外》2012,(4):25-25
一、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1、少数民族档案文献数据库建设,是民族学研究的需要。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为民族学研究积淀了丰厚的沃土,奠定了民族学成为社会科学优久长远学科的基础。地方民族档案文献数据库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中国地方民族学、民族文化等学科研究之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元素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标志。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象征和标签,出现在不同民族影视作品中的民族元素文化符号不仅是源自艺术追求的需要,而且还因为其携带的深厚传统文化内涵和所表达的民族审美观念,给民族影视作品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素材组合,它对于提升整个影视作品的民族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蒙丽 《新闻世界》2013,(1):37-38
十六大以来,我国民族宣传工作在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和新闻工作创新、以及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护宣传等方面取得了新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宣传工作,需要把握好新世纪新阶段“两个共同”主题思想,学习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国梦依靠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的支持,也依靠制度、治理、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5.
陈星  潘勤毅 《中国出版》2016,(11):44-46
民族地区传统文化通过数字创意重塑获得新的生命力,为版权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数字技术为民族文化拓展了生存空间,"互联网+"为民族文化与制造业、农业、旅游业、信息产业的跨界融合提供了契机,数字内容产业因此诞生,形成一个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民族地区版权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采取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版权保护、构建民族地区版权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塑造民族地区版权产业数字化优质品牌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福立 《大观周刊》2011,(43):48-48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也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艺术管理就是以现代的管理观念与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文化市场需要为根据设计的新型管理专业。艺术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显现,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体制的改革,是将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团结起来,积极的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虞晖 《出版科学》2011,19(5):28-31
民族文化类稿件的编辑刊发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民族文化类稿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偏重单纯介绍,较少深度挖掘;偏重简单复制传统文化,较少体现时代特征;偏重物质层面的报道,较少心理空间的开拓。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在稿件的民族性、时代性、政治性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8.
1989年1月,一张以宣传国防、进行全民国防教育、弘扬民族尚武精神为主旨的《国防时报》在巴蜀大地问世。1989年9月,一位年轻精干的中校军官,带着凝聚他心血和智慧的《国防时报》,从蓉城的绿色军营走进人民大会堂。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  相似文献   

19.
西南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利用丰富的馆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面向中小学生的延伸服务,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是提高地方中小学生素质的需要、是高校图书馆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通过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的延伸,拓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使其成为地方中小学生学习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对民族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书写民族文化艺术的新篇章,需要关注数字出版新形态的再媒介化特点,发挥原有媒介形态的传统优势,融合创新形态的特点,确保数字出版作品兼顾文化严肃性与消费活跃性。数字出版的创新发展,需要在设计生产的全流程关注民族符号提取、文艺表达创新、核心受众触达、审美印象引导等四个环节。面向未来,在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上,数学出版需要注重发掘阐释性作品等独特类别,推动系统性、专题性的创作工程,促进不同民族间的共享交流,体现并塑造共同体意识,进而实现对民族文化艺术精髓的传承与弘扬,为传承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