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军  吴彬 《军事记者》2014,(10):28-29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鲁甸突发6.5级地震。这一刻,山崩地裂,房屋垮塌,生命消殒。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不惜一切代价向震中突进,抢救生命、抗击地震灾害战斗随即打响。8月4日早上.正在上班途中的我们接到去一线采访命令,迅即改道奔赴首都机场,直飞昆明,而后驱车奔赴鲁甸。当晚11点,  相似文献   

2.
元月27日,农业部宣布,全国33个禽流感疫区全部解除封锁。至此,一度令社会恐慌的禽流感疫情,总算告一段落。作为《湖北日报》一名农业记者,禽流感疫情报道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我三个月来紧绷的神经,暂时得以放松。在三个月的禽流感阻击战中,媒体作为重要的参与者,扮  相似文献   

3.
人们崇敬、羡慕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然而,不少人却未曾想到这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风险的职业。我曾三次陪同数家新闻单位的记者赴南沙,亲眼目睹了记者们含辛茹苦、出生入死、奋力拼搏的工作精神,前线战士都为他们所折服。在官兵们的一再恳求下,在一种崇敬感、责任感的驱使下,我用笔记述了一批批记者们在南沙战斗的风采。  相似文献   

4.
党报派驻各地的记者,是战斗在新闻战线前沿阵地的战士。2002年11月,新华日报编辑部向全省除省会南京以外的12个省辖市派出48名中青年记者,我有幸作为首批特派记者来到泰州。派驻记者如何打开局面?实践中我体会到,学会“高看一眼、深看一层”,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会求异思维2  相似文献   

5.
无情的岁月把劫后仅存的几本民主报合订本侵蚀得发黄霉脆了。我倍加爱护它,轻轻地翻动,一页一页,在字里行间寻觅着历史的足迹,激情起伏,浸沉在四十年前的战斗岁月里。那时,我是重庆新民报记者,也是不公开身份的民主报记者。我追随老一辈民主战士,踏遍了山城的每一角落,日日夜夜战斗在新闻斗争的最前沿。民主报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机关报。1946年2月1日在重庆公开发行。民主报旗帜鲜明,为人民大众之喉舌,为民主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年代,我在前线作战地记者的时候,曾经历了一次冒险采访,或许由于那次采访的遭遇颇为惊险与奇异,虽时隔40余年仍未忘却。那是1946年7月,我跟随着华中新四军部队投入了反击国民党进攻的战斗。我参加的第一个大战役,是苏中如皋县以南地区歼灭国民党军49师的战斗,通称为“如南战役”。部队  相似文献   

7.
闫吾是我党、我军著名军事记者。他为宣传党缔造的人民军队,为发展新华社的军事报道,整整奋斗了半个世纪。他是全国参加战斗最多,写下战地情景、战斗通讯最丰富的军事记者,也是在前线指挥战役报道最多的军事报道的组织者、指挥者。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过  相似文献   

8.
通讯员园地     
《新闻界》1999,(6)
写歌聊表我寸心我是巴渠山乡的一位农民,从事业余新闻工作近20年,所写稿件被采用2300多篇,且有不少稿件获奖,曾被多家报刊台聘为了驻地记者、特约记者等。我深感荣耀和欣慰,特写下了这首歌词,表达我这位“土记者”的寸心。但愿哪位作曲家,能将这首歌词谱成一支引人高吭的歌曲。记者之歌(词)四川渠县苗武我拥有一个光辉的名字,我是记者!我是记者!!重任挑肩上,责任系一身。世界和平是我的理想;公正立场是我的灵魂;真实性原则是我的生命!不惧腥风血雨,不怕枪林弹雨,以笔为枪去战斗,戳破虚伪假劣,明论是非曲直,当好…  相似文献   

9.
金秋 《军事记者》2010,(2):40-41
去年11月20日至25日,我参加前进报社组织的记者巡逻活动,去某边防团采访。那里的白雪和战斗在风雪世界中的哨兵。擦亮了我的新闻眼。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实践》的编辑同志约我给“忘年交”专栏写点东西。 我想了又想,决定向青年朋友交心:谈谈我终身难忘的一段思想改造的经历。 战火的洗礼 我今年75岁了。从15岁(1937年)加入党的战斗行列算起,在革命征途上,我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雨。 我1938年到延安。1945年1月,我调到《抗战日报》(《晋绥日报)前身)当随军记者,开始了我漫长的记者生涯。战争年代,我作为一个随军记者,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  相似文献   

11.
杜京 《传媒》2001,(7):58-59
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来,我碰到最多的发问是:"你是做什么的?"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在隆重的国庆阅兵式上、在飞往大洋彼岸的班机上、在边远的民族村寨、在抗震救灾的抢险战斗中--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别人用何种语气发问,"我是记者!"理直气壮而又干脆的回答总会脱口而出.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心中始终牢记的是记者的职责和使命,专心致志于党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2.
聂乔 《新闻导刊》2006,(6):38-38
有人说.做一名记者永远不能放松自己.需要不断汲取“养分”,与时俱进。对于一个刚入行的年轻记者来说.更得紧绷神经.将自己训练有素.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相似文献   

13.
陈迹 《新闻爱好者》2006,(11):46-47
作为记者,有着“政治采访之母”之称的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曾这样生动感慨地说过:“采访他们常常是一场消耗精力的战斗。我想采访他们的请求几乎总是受到冷遇,或者干脆被拒绝。如果他们终于同意了,我也得等几个月,才能得到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的接见。当终于见到他们时,我又不得不使尽一切心计使他们给我比半小时、一小时更多的时间。然而,一旦见到他们,采访活动就成为一场探讨事实真相的战斗……”①作为采访对象,中国著名演员陈道明在谈及记者采访经历时也说过:“采访就像扎针,你找准了我的脉,就能抽出血来;找不准脉,你扎得我…  相似文献   

14.
张培铁 《新闻前哨》2004,(10):38-38
驻地记者站,是编辑部的前沿阵地;驻站记者,是战斗在前沿阵地的士兵。 驻记者站是每个记者的“必修课”。我经过半年的驻站实践,初步领悟了“必修课”的含义,收获了在“前  相似文献   

15.
1950年10月的昌都战役,打开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大门,为人民解放军进入拉萨,把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奠定了基石。当时,作为新华社随军见习记者,我参加了这一战役。 这次穿越横断山脉,历时十二个日日夜夜,在特殊环境下进行的特殊战斗,是我高原记者生涯中最难忘的一页。简述几个片断,雪泥鸿爪以记往昔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16.
文章的内容与风格,总是同作者的品格和气质紧密联系着的。一个记者应该具备那些基本素质才能有所成就呢?对这个问题,各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我从几十年的军事记者经历中,深感以下三个要素是具有共性的。充满战斗激情,是记者搞好报道的首要因素所谓战斗激情,包括鲜明的爱憎、炽热的感情、奋战的精神、进取的意识、强烈的职责感等等。有人以为似乎战争年代需要战斗意志和激情,和平建设时  相似文献   

17.
《新华日报》1990年1月15日一版刊登我和另外两位同志的通讯《机场上,惊心动魄的一幕》,编辑部还专门配发了短评。作为作者之一的我,深感这篇通讯来之不易。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说:采访是一场探求事实真相的战斗。回顾此文的采访经过,正如场站政治  相似文献   

18.
一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我随部队进入了南京市。由于形势迫切需要,党很快在这座新解放的城市出版了新华日报。我从第三野战军新华社前线总分社调到新华日报工作。那时候,整个报社编辑部里充满了紧张热烈的战斗气氛。采访部的记者们一清早便纷纷骑着自行车出发,到各个部门采访,傍晚回来,立即写稿,夜晚编辑部里经常灯火通明。记者们写的大都是新闻,稿子当晚送  相似文献   

19.
光明日报第一版《来自前线的报告》专栏里,陆续发表了该报摄影记者吴力田深入老山前线,冒着敌人炮火,拍摄的真实的、难得的、珍贵的照片。一位摄影记者,不是把镜头停留在那些平平常常、安安稳稳的地方,而是对准充满硝烟的战场和殊死战斗的勇士,这种深入、及时、有效的工作作风是值得称道的。一位记者深入到前线去写几篇报道,拍几张照片,我认为,不亚于对战斗的官兵们进行一次作战动员。对于吴力田的深入采访,云南前线某部中队长马振祥投书报社说:“我代表中队领导,代表全中队官兵向报社报喜,……吴力田代表报社参加了这一次战斗,在艰难困苦的时刻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鼓舞和帮助,感谢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13,(3):66-66
一、越不过职业鸿沟对于每天争抢新闻的媒体人来说,休假也许是唯一放松的机会,但有时却连机会都算不上。本应是"源于为了让朝中官员可每五天返家沐浴"的放松假期,放在媒体人身上,不但没有褪去一身疲惫,反而神经更加紧绷。说到底,就是职业化激情在作祟。职业化激情是指为职业而激动,为职业而自豪,为职业而紧张,为职业而战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