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多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确实,在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要在科学课教学的过程中,勇于打破课堂的界限,让科学探究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突破时空局限,真正回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实际上,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并非只凭教师的讲解或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所能达成的,它需要有足够的属于学生自己心灵深处的时间和空间去作支撑。那么,科学教学如何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作为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4.
课堂只有40分钟(有的地区也有35分钟、30分钟的小课),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因此,如何将这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是我们每个科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一、跳出和学生闲聊的怪圈在观摩课开始前,教师都要与学生接触,通过与学生闲聊,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但很多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只是为了烘托现场气氛,如“想对我说些什么呀?”“想对后面的听课老师说些什么呀?”说得好,听课者一笑或报以掌声;说得不好,反…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一方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同时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  相似文献   

6.
听一位年轻教师教学《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苏教版语文一下),课近尾声,由于某个班上体育课提前下课了,学生三三两两、叽叽喳喳地从教室门前走过。学生们以为下课了,有些坐不住,开始躁动起来。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经历一个个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磨练学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充分地展开探究活动,实实在在地把探究深入下去,从而追求“一英里”的深度,是科学教育努力追寻的目标。一、要精心呵护儿童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儿童天生对大自然怀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动力,必须精心呵护和培养。对于儿童提出的各种问题,首先应给予肯定。有的问题也许跟我们目前的研究关系不大,教师也不要怕影响或干扰了我们目前的教学,因为我们不是教教科书或教案,教的是活生生的人。教师不要强求课堂教学整齐…  相似文献   

8.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在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生命和美的生存。但我们的科学课堂却很少有人关心这种诗意的享受,每当下课铃声响起,迈出教室时有多少老师会想:在这节课中,学生享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了吗?要想让学生享受科学、享受科学探究,教师必须热爱科学,把教学当成一种生命的享受。科学教学就应是师生共同追求人的真实,追求自由精神,享受生命快乐的过程。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理想境地。追寻真实:科学探究的奠基之石很多人都喜欢把课堂说得很神秘,要制造课堂氛围、要体现教学…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学生探究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更失去了研究的动力“。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探究的机会,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和研究问题。”因此,科学课不应以下课作为教学的终点,而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科学课堂,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课外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后续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增长探究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这恰是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所在。一、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科学课堂科学学习是一个充满发现与乐趣的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进行科学探究的…  相似文献   

10.
区域角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的科学探究活动区域。利用小学科学专用教室建立区域角,结合教材内容的呈现特点,进行主题化布局,使科学专用教室呈现立体化、生态化、多元化、动态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刘工厂 《江苏教育》2007,(20):50-50
笔者近几年听了许多科学教师的课,发现教师的观念确实转变了,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了,自主合作了,主动地去搜集整理材料了,但学生每每探究到高潮的时候,要么被教师限制住时间,要么下课铃声响了,让人感觉探究的时间怎么这么少。为什么学生不能淋漓尽致地进行一次科学探究呢?笔者电话采访了本市的十几位乡镇科学专职教师,  相似文献   

12.
王士春 《教育》2012,(9):52-53
新课程提出,"教师应鼓励儿童动手、动脑‘做’科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这种改革小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开辟大课堂(开展校外实践活动)的课程教法,又是科学的"小学科",凸现"大教育"的有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学生亲历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一种通过教师创设综合的、充分联系儿童实际的、以注重儿童亲身体验并以探究发现为宗旨的开放性教育活动。一、营造探究氛围,激发探究兴趣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而不要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要提供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同时,科学实验室的建设是深化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于2004年,是区内办学条件较好的一所学校.学校开设科学课的3~6年级共有24个班,每班人数40人左右,已配备科学专职教师5人.学校把综合楼二楼5间教室设置为4间科学教室和1间仪器室,每间实验室的面积大小约为70 m2.同时配备了先进的设施与器材,这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教学.下面笔者把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建设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中的铃声     
教师上课拖堂,漠视下课铃声显然是种很不好的教学习惯。一方面剥夺了孩宝贵的课间休息时间,另一方面严重影了下堂课教师的情绪。如果教师进教室,生都低着头做着上一节课留下的作业,沉浸在对上一节课知识内容的记忆中,这节课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对新知识学习是很不利的。为了提醒教师不要拖堂,可以在教室挂一只钟。这说明学校也看到了教师平工作中的问题,提醒教师要注意准时上、下课,还孩子们应有的休息、娱乐时间。孩子而言,控制权在教师那里,当教师微着说:“马上就要下课了,还有几个习题想讲完了再下课,可以吗?”孩子们能说吗?所以,作为教…  相似文献   

16.
在教师的观念中,教学就等同于上课,地点在教室,时间从上课铃声响起开始到下课铃声响起结束,人物是教师与学生。其实,教学并不等同于上课,教学的涵义要比上课广泛和开放得多,教学的地点不只是教室,教室之外的校园、家庭和社会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学的时间也不只是从上课铃声响起开  相似文献   

17.
《华章》2007,(10)
困境一:未能让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到底在科学探究的开始,学生在教师努力创设的情境下,确实能够激发起学习科学的兴趣,但是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去引导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不能较好地把握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就有可能会使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稍纵即逝。由此看来,科学探究活动进行了一两次之后就再也进行不下去的事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学生探究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更失去了研究的动力。“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探究的机会。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和研究问题。”因此,科学课不应以下课作为教学的终点.而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科学课堂,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课外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后续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增长探究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这恰是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教学,它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探究中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本文以一堂科学课的课后活动为例,分析了探究性活动的基本过程,并对探究活动进行了反思:选择适合科学探究的问题;科学探究的课堂应该以问题开始也以问题结束;在动态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宜探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一些科学课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他们在科学教学中,特别是实验探究活动中,简单地把目的一说,把准备的实验仪器往学生手中一发,就把其他学习活动完全交给了学生,名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其实这样的做法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反而使学生歪曲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时刻要保持主导作用,善于“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