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中西方对龙的认识差异中,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龙从范畴化到隐喻化认知的差别。从而得出隐喻认知与汉语语言文化模型有密切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理应注意dragon与loong对于表达龙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汉语基本颜色的范畴化及隐喻化认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汉语基本颜色从范畴化到隐喻化认知,可以说经历了四个阶段:以物代色--以物比色--抽象化或符号化--隐喻化,由于基本颜色词汉语语言文化中形成的“双重语义”特征,便导致了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两极性,这说明隐喻认知与汉语语言文化模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出发,认为语法化过程中存在着隐喻的手段,语法化本身具有隐喻特征。语法化的认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隐喻过程:语法化就是从一个概念域(源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目标域)的意象图式的映射过程。这位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化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出发,认为语法化过程中存在着隐喻的手段,语法化本身具有隐喻特征.语法化的认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隐喻过程:语法化就是从一个概念城(源城)到另一个概念城(目标城)的意象图式的映射过程.这位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化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5.
杨子清 《文教资料》2011,(16):35-36
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丰富的关于"心"的隐喻表达,是隐喻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根据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式"和Fauconnier&Turn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为基点,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心"隐喻化词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英汉语言关于"心"的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隐喻现象中包含着概念合成这一认知过程,该理论可用来阐释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6.
语法隐喻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而名词化是实现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途径,名词化来源于语法隐喻过程中的级转移和结构构型转移。文章在此基础上对名词化现象的认知理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认为名词化现象是人类认知以及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结果,名词化现象生成的认知基础在于名词的本身固有的认知语义特征,是"事件域"内部视角的变化以及主观认知客观世界时表达突显目的的结果,除此之外,名词化是经济原则优选于象似原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复杂的语言现象上,认知语言学家们采取了新的角度和方法.1980年,Lakoff和M.Johnson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在书中,作者以人类隐喻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用大量的语言事实说明语言与人的认知能力的密切相关性和系统性,指出语义研究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还必须参照主观对客观的经验及人的隐喻概念体系来研究语义,同时还要研究范畴化和隐喻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8.
龚翼蓉 《海外英语》2011,(3):221-222,224
该文试图从范畴化角度对隐喻的生成及理解作分析,隐喻的本体范畴与喻体范畴之间的互动、新范畴的创造过程为隐喻的生成及理解以及认知和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言学界普遍从修辞角度出发,将现代汉语的动词化及形容词化现象界定为词类活用现象。以语法隐喻理论为视角重新研究发现:“词类活用”现象尤其是“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概念语法隐喻认知机制的产物,该机制旨在使语句具有原一致式无法比拟的语言效果,将名词化隐喻中“级转移”现象范围扩大至动词化以及形容词化隐喻。概念语法隐喻研究应从聚焦英语名词化的范围扩充至各种动词化和形容词化。  相似文献   

10.
近代汉语"看来"的词汇化和主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表示“观察”义的“看”加上事态助词“来”演变成认知动词“看来”,表示的是“推测”义,属于“以身喻心”的隐喻,而后再发展成为推度副词。这是一个语法化和主观化不断加强的过程,而语法化与主观化又是互相关联、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英语书面语篇的共同的非标记形式,名词化隐喻在各类文体的语篇构建及意义传达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讨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文体风格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剖析商务英语中名词化隐喻的实例,论述名词化隐喻在商务语篇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非范畴化与范畴化是同样重要的认知机制,是语言变化与创新的重要途径。非范畴化以现有的语言资源表达说、写者想要表达的特定的思想内容,突显了原有概念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本文试从隐喻的角度阐释语义的多义性现象、非范畴化的连续体性质以及非范畴化的工作机制,从而揭示隐喻机制在语言非范畴化现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乔淑霞 《海外英语》2012,(5):258-259
名词化隐喻是语法隐喻的主要形式。目前学界偏重其类型和功能的研究,普遍忽视了由名词化隐喻所体现的语篇连贯的认知方式和形式。该文运用认知参照点原则理论,解析了名词化隐喻所体现的语篇连贯的三种形式,为同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认知隐喻推理机制贯穿于现代汉语新词串的整个形成过程,并在新词串词语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构式的形成是人脑认知以始源域理解目的域的隐喻化的结果;构式中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关联建构是认知主体主观化的结果;构式的形成过程是词语模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英语介词进行隐喻化认知解读是理解英语介词多义性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in的原型意象图式及其图式变体,探讨in由空间域向其他认知域引申和转换的隐喻化过程,进而获得对in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通过对反义复合词“横竖”的语法化阐述,推导出其语法化的路径,弄清其认知机制。主要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角度来观察该词的语法化。副词“横竖”已基本完成了其语法化过程,已进入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中,隐喻和转喻在该词的词汇演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词素化是语言词汇扩展过程中的一种自然趋势。词素化包括音节词素化和词语的词素化,对词汇构成和扩展有重要作用。词素化现象有一定的认知生成机制。本文分析了音节和词语词素化的语义及构词特征,并阐释了其象似性、隐喻、转喻等认知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认知习得法的研究正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然而,相关的理论研究比较丰富,实践策略性的研究却鲜见.抑或不够全面.基于此,二语习得应该重在发展范畴化和隐喻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方面,是当代语言学(包括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作者主要从隐喻,语用和主观化三个不同的认知角度对语法化特征、机制等进行进行综合阐述,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韩礼德的语法隐喻模式,提出语法隐喻与人的认知发展和范畴化高度相关,代表了认知发展的更高阶段。语法隐喻在阅读中可以起到加强认知效果的作用,因此在英文写作中引入语法隐喻的概念可以指导英文写作,提高英文写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