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定理1已知AB是圆C:2 2 2x+y=r的直径,直线l与x轴垂直,过圆C上任意一点P(不同于A,B)作直线PA与PB分别交直线l于M,N两A P O B Q N M x y点,记线段MN的中点为Q,则直线PQ与圆相切.证明设点0 0P(x,y),直线l为x=m,  相似文献   

2.
<正>1问题呈现题目已知椭圆E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x轴、y轴,且过A(0,-2),■两点.(1)求E的方程;(2)设过点P(1,-2)的直线交E于M,N两点,过M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线段AB交于点T,点 H 满足■.证明:直线HN过定点.  相似文献   

3.
2010高考数学四川卷理科第20题在结论探究上很有价值,现将探究过程整理如下:已知定点A(-1,0),F(2,0),定直线l:x=1/2,不在x轴上的动点P与点F的距离是它到直线l的距离的2倍.设点P的轨迹为E,过点F的直线交E于B、C两点,直线AB、AC分别交l于点M、N.(Ⅰ)求E的方程;(Ⅱ)试判断以线段MN为直径的圆是否过点F,  相似文献   

4.
段耀利 《成才之路》2010,(36):I0020-I0020
例题已知抛物线c:y=2x2,直线y=kx+2交c于A、B两点,M是线段AB的中点,过M作x轴的垂线交c于N。(1)证明:抛物线C在点N处的切线与AB平行;(2)是否存在实数k,  相似文献   

5.
1 有关概念和性质 设~为一定圆,P为一定点,过P任作一直线交~于A,B两点(相切时认为A,B重合),则有向线段之积t=PA·PB为定值(仅与P及有关而与具体直线AB无关),称为点P对圆的幂。  相似文献   

6.
《数学通报》2003(4)数学问题1426题目为:AN为△ABC的角平分线,AN延长线交△ABC的外接圆于,DM是AN上一点,直线BM、CM分别交△ABC的外接圆于E、F,DF交AB于P,DE交AC于Q,求证:P、Q、M三点共线. 笔者在用几何画板作图时,发现当N点在线段BC上运动时,P、Q、M三点均共线,当M在线段AD上运动时,结论依然成立,因此笔者对该问题作如下推广: 定理 △ABC中,点N是BC边上一点(除端点B、C外),AN的延长线交△ABC的外接圆于D,M是线段AD上一点,直线BM、CM分别交△ABC的外接圆于E、F,直线DF交直线AB于P,直线DE交直线AC于Q,则P…  相似文献   

7.
引理已知AD∥BC,AB交CD于点N,AC交BD于点M,过点M的直线PQ∥AD,点P、Q分别在直线AB、CD上.则有2NP=1NA 1NB.其中NP、NA、NB规定为有向线段的长.证明:如图1.图1由MPDA=BPBA=CQCD=QMDA,有MP=QM.即M为PQ的中点.设直线MN分别交AD、BC于G、F.则AGPM=NGNM=GDMQ.故G为AD的中点.同理,F为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2009,(4):46-48
756.如图1,线段PA、PB与圆O相切,A、B为切点,PCD是不经过点O的圆O的割线,C在P、D之间,经过点C的圆O的切线交PA、PB于M、N,G是线段CD上一点,且∠CGM=∠CGN,求证:GC=GD.  相似文献   

9.
题目已知A为圆Γ外一点,直线AB、AC分别与圆Γ切于点B、C设P为劣弧BC(不含点B、C)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圆Γ的切线,与AB、AC分别交于点D、E,直线BP、CP分别与∠BAC的平分线交于点U、V.过点P作AB的垂线,与直线DV交于点M;过点P作AC的垂线,与直线EU交于点N.证明:存在一个与点P无关的定点L,使得M、N、L三点共线.  相似文献   

10.
试题(2013扬州)如图1,在梯形ABCD中,AB//CD,LB=90°,AB=2,CD=1,BC=m,P为线段BC上的一动点,且和B、c不重合,连结PA,过点P作PE上PA交CD所在直线于点E.设BP=x,CE=Y.  相似文献   

11.
<正>圆中有一个结论,利用该结论可以求一类线段的最值.结论圆外或圆内一点到圆上各点间的线段中,当线段所在直线过圆心时取得最值.如图1、图2,若点P不在⊙O上,射线OP交⊙O于B,射线OP的反向延长线交⊙O于A,则点P到⊙O上各点之间的线段中,PB最短,PA最长.  相似文献   

12.
问题 四面体ABCD中 ,点P、Q、R分别是面 ABC、 ACD、 BCD内的一点 ,求作一个截面 ,使其过P、Q、R三点 .作法及说明 :如图 (1 )、(2 ) .1 作直线CP交AB于E ,直线CQ交AD于F .   2 若直线EF与BD相交 ,设交点为K ,如图 1 ,连CK ,作直线PQ交CK于L ,再作直线LR交BC、CD分别于M、N两点 .若直线EF于BD平行 ,过C作BD的平行线 (如图 2 ) ,作直线PQ交此平行线于L ,再作直线LR交BC、CD分别于M、N两点 .此时 ,P、Q、R、M、N这五点均在同一平面内 .3 考虑三个平面ABC、平面ACD与平面MPQN ,它们两两相交 ,得三条交…  相似文献   

13.
<正>在二次函数中有一类问题,可以利用平行于y轴的直线被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所截线段长度来求解的问题.在求线段最值,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最值,线段与线段的数量关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运用.例1(2012年株洲中考题)如图1,一次函数y=-12x+2分别交y轴、x轴于A、B两点,抛物线y=-x2+bx+c过A、B两点.(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作垂直x轴的直线x=t,在第一象限交直线AB于点M,交这个抛物线于点N.求当t取何值时,MN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相似文献   

14.
本期问题 初189 如图1,在△ABC中,AB:BC:CA=3:5:4,⊙O1、⊙O2是两个互相外切的等圆,且都与边BC相切,其中,⊙O1,又与边AB相切,⊙O2又与边AC相切.已知直线O1O2分别交两圆于点P、Q,分别过点P、Q作BC的垂线,垂足为M、N.求证:NC=2BM.  相似文献   

15.
定理 已知圆锥曲线C的焦点为F,其对应准线为l,定直线l1垂直于焦点所在的对称轴,过焦点F的直线l2交圆锥曲线C于M,N两点,交直线l1于P点.若M分有向线段PF的比为λ1,N分有向线段PF的比为λ2,则λ1+λ2为定值.  相似文献   

16.
盛茜 《考试周刊》2014,(72):71-73
<正>在高三数学教学中,在复习《直线与圆》这个章节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定点定值类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一种情形就是著名的阿波罗尼斯圆问题,下面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一、阿波罗尼斯圆定义在平面上给定相异两点A,B,设P点在同一平面上且满足PA PB=λ,当λ>0且λ≠1时,P点的轨迹是个圆,这个圆我们称作阿波罗尼斯圆.这个结论称作阿波罗尼斯轨迹定理.设M,N分别为线段AB按定比λ分割的内分点和外分点,则MN为阿波罗  相似文献   

17.
徐有祥 《数学教学》2014,(5):45-46,49
问题(第十届西部数学奥林匹克试题)如图1,AB是圆O的直径,C、D是圆周上异于A、B且在AB同侧的两点.分别过点C、D作圆的切线,它们相交于点E,线段AD与BC交于点F,直线EF与AB相交于点M.求证:E、C、M、D四点共圆.  相似文献   

18.
错在哪里     
题已知三定点A-23,0,B23,0,C-31,0,动圆M与直线AB相切于N,且AN-BN=32,现分别过点A、B作动圆M的切线(异于直线AB),两切线交于点P.(Ⅰ)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Ⅱ)、(Ⅲ)略.这是《画龙点睛》高考模拟试卷(2007.5)上的一道题,其给出的解答如下:解(Ⅰ)由平面几何知识得:PA-PB=AN-BN=32<  相似文献   

19.
<正>试题(2013扬州)如图1,在梯形ABCD中,AB∥CD,∠B=90°,AB=2,CD=1,BC=m,P为线段BC上的一动点,且和B、C不重合,连结PA,过点P作PE⊥PA交CD所在直线于点E.设BP=x,CE=y.(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若点P在线段BC上运动时,点E总在线段CD上,求m的取值范围;(3)如图2,若m=4,将△PEC沿PE翻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在研究2010年四川省高考理科数学第20题时发现:已知定点A(-1,0),F(2,0),定直线l:x=21,不在x轴上的动点P与点F的距离是它到直线l的距离的2倍.设点P的轨迹为E,过点F的直线交E于B、C两点,直线AB、AC分别交l于点M、N.与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