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第3届女子世界杯足球赛进球情况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 3届女子世界杯足球赛进球情况表明 ,全场比赛各时段的进球数比较平均 ;进球最多的射门地点是在一区、二区的禁区内区域 ;创造进球机会的进攻路线主要在中路 ;定位球进攻和个人进攻能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运用录像观察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的64场比赛、共147个进球(淘汰赛中打平后互罚点球的进球不计),分别从进球时间、进球区域、进球前主要进攻方式3个方面做了系统的分析。力求以进球为切入点,探讨进球前的有效进攻方式。结果显示,在比赛临近结束的15min为进球的最高峰;进球区域主要集中在罚球区内的2、3区,其次为罚球区外的6、7区;主要进攻方式为运动战的边路传中战术,其次为中路直传空当战术;定位球战术中的前场任意球配合也是破门得分的有效进攻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时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5个进球时空特征研究发现,现代足球比赛对时空间争夺日趋激烈,使得本届世界杯进球数量有所下降.拉丁派足球代表了足球比赛发展的方向.半场比赛开始后的前5 min和比赛结束前5 min进球较少,而与其相连的5 min则出现了两次进球高峰;前场发动进攻进球最多;定位球进攻和快速进攻成为主要的进攻组织形式;进球射门主要集中在1区到8区,尤其是3区和4区;球门下部左、右两侧是进球入门的主要区域;远射进攻成为利器;进球以地滚球和高球居多;前锋运动员进球最多;每10个进球中有9个进球是凭借5次或更少次数的传球获得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录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2014-15赛季欧洲足球冠军联赛125场比赛中的361粒进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76-90min是进球高峰期;前锋球员是主要得分手,中场球员是主要进攻组织者;中场球员助攻最多,短传与传中是主要助攻方式;进攻发起区域以中场为主,抢断与失误在进攻中占据重要作用;进攻路线以中路边路配合为主,定位球进攻越来越重要;2-5名球员通过1-5次的快速向前传球在进攻中占据优势;运球突破、前场任意球、长传转移、短传渗透是攻入前场30m区域的主要战术方式;禁区内的抢点射门是最主要的进球方式、2区是最佳得分区域,不同位置、区域进球方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进球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的进球情况表明,上、下半时开始后和比赛结束前15分钟是进球的高峰期;进球最多的射门地点是在一区、二区的禁区内区域;创造进球机会的进攻路线主要在中路。  相似文献   

6.
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进球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下半时开始后和结束前的15分钟是进球的高峰期;进球最多的射门地点是在一区内的第二球门区和二区的罚球区内区域;创造破门机会的进攻路线主要在中路;快速反击进球明显高于阵地进攻。  相似文献   

7.
运用观察统计方法,对第4届女足世界杯32场比赛107个进球的进球时间、进球队员、进球区域、进球方式、方法、手段和路线、协助进球区域、协助进球方式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届杯赛下半时进球数略高于上半时,特别是比赛的最后15分钟和伤停补时阶段进球数较高;前锋是主要得分手,前卫和后卫缺乏足够的进攻意识和射门欲望;进球区域主要在禁区,进球方式主要是直接射门,进球方法主要是阵地进攻,进球手段主要是集体的传切配合和定位球;快速反击进球比例较高;在进球路线上,边路进攻已经超过中路进攻;协助进球区域依次是中路、边路和外围,协助进球方式主要是边路传中、短传和直(长)传。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6—18届足球世界杯的81个头球进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开场后16min-30min和75min-90min是头球进球集中时间段;头球进球的主要区域是禁区内的中央地带,特别是进攻5区;跳起射门与转身射门是头球进球的主要技术动作方式;边路进攻与定位球是头球进球的主要战术手段;进球队员以身材高大的前锋与后卫为主。  相似文献   

9.
第18届世界杯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142个进球情况进行分析,并与17届世界杯进球情况进行对照,发现18届世界杯进球总数有所下降,攻守均衡、防守相对更为稳固的打法占据了主流。上下半时进球比较均衡,除了在比赛的结束阶段出现进球高峰外,各个阶段的进球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递减趋势;进球主要区域是在2区,大禁区外到30m线区域也成为本届世界杯射门进球的重要区域;由中路配合切入发动进攻为进球主要进攻形式,定位球越来越受到各队的重视,战术水平也有较大提高;进球方式以抢点直接射门为主;进球大部分是由4次以下的传球完成的,且传球次数越少进球越多;进球数最多的是前锋队员,前卫队员的攻击性插上进攻已成为各队进球的重要手段,远射是他们主要的进球方式。  相似文献   

10.
第13届亚洲杯足球赛进球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3届亚洲足球赛复赛阶段32场比赛96个进球、进球的区域、时间、射门进球的方式及手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讨论了本届亚洲杯足球赛射门进球的规律。结果显示:本届亚洲杯攻势足球盛行;1区和2区内的左中、正中、右中三区是进球的最佳区域;下半时的前后15min是进球的高峰期,补时阶段进球数多;进球多为直接射门,头球作用非常大;定位球进攻是进球的最有效方式,两肋突破回传中路跟射是边路进攻新的打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12年第14届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1场比赛76个进球的统计研究,结果表明:下半场进球数高于上半场,第1时段进球数最少,第4时段进球数最多;进球的区域主要是大禁区和小禁区;抢点直接射门是进球最多的,其次是接球调整射门和运球突破射门,其中抢点直接射门中有一半多来自于头顶球;前锋进球是最多的,其次是中场队员,最少的是后卫队员。  相似文献   

12.
对2007—2008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参赛球队的比赛技术统计指标与联赛结果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联赛结果影响较大的技术统计指标依次为传球成功率、控球率、射中门框以内、射门、犯规、射偏、黄牌。此外,各名次段球队之间在多项比赛技术统计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反映出参赛球队的技术水平和特点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2005-2006欧洲冠军杯足球赛16强射门进球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飞振  曾播思 《体育学刊》2006,13(5):108-109
对2005-2006欧洲冠军杯足球赛16强29场比赛中的57个进球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找出欧洲顶级俱乐部足球赛进球的规律和特征,主要的进球方式是快速流动进攻,在流动进攻中最多的方式是抢点射门进球;罚球区内和罚球区前沿地带是射门进球的最佳区域;射门得分的进攻路线在边路,但强队更趋于边中结合;进球时间上半场进球低于下半场。并探讨当今欧洲俱乐部技战术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进球统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1):114-115
对2008年举行的第13届欧洲足球锦标赛31场比赛的77个进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A区和C区是射门得分的主要区域,下半场的进球数明显高于上半场,直接射门是进球的主要技术,各支球队在进攻中多采用快攻和反击战术断后组织有效进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失球因素、失球区域和射门方式方面对第14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52场比赛的115个失球进行了分析。其中,盯人不紧是失球的首要因素;罚球区是失球的主要区域;直接射门是得分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录像观察法,对中超足球联赛守门员的技战术行为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守门员的守门水平主要取决于移动中掌握技术的能力,判断不是最主要方面;而守门员用脚主动处理球时与脚法有关,被动处理与判断选位有关,在固定战术配合中角球判断选位更重要,任意球注重射入门角的来球站位。射门成功率最高的区域是16米以内的距离,守门员失误的诱因是判断、选位和基本姿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第15届世界杯足球决赛阶段中19队38场次比赛的统计分析,了解到男足队员在攻入对方罚球区附近30m区域内的进攻失误中传球失误是造成进攻失败的主要原因,接停球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接停球过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第12届欧洲杯决赛阶段16支队伍的进球、射门、射门命中率、角球、控球、成功传球、抢断、被抢断、犯规、越位和失球等11项攻防技术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揭示各球队特点,并引入E值综合评价方法,探索出一种合理评价球队技战术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opposing players constraining the decision-making of an attacker during shooting performance in futsal. Performance during 10 competitive matches was recorded and examined from the moment a shot was taken until the ball was intercepted or entered the goal in sequences of play: ending in a goal, a goalkeeper's save, or an interception by the nearest defender. The variables under scrutiny in this study were (i) the distance of each player to the ball's trajectory, (ii) the time for the ball to arrive at that same point (i.e. the interception point), and (iii), the required movement velocity of the nearest defender and the goalkeeper to intercept the ball. Results showed that values of distance from a defender and goalkeeper to the interception poi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when they intercepted the ball. The time of ball arrival at the interception point of the defender was also lower when the ball was intercepted. The required velocities of the nearest outfield defender and the goalkeeper to intercept the bal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during plays in which they intercepted the ball, than in plays in which the ball was not intercepte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should consider simultaneously both space and time in analysis of interceptive actions in team sports. The required movement velocities of the opponents to intercept the ball are reliable spatial-temporal variables constraining decision-making during shooting performance in team sports like futsal.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0年国际足联南非世界杯定位球进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本届世界杯通过定位球进攻获得的进球数占总进球数的33.10%;通过任意球战术进球有18个,占48个定位球进球的37.50%;后卫队员在角球进攻中取得的进球数,占角球进球总数的64.29%;角球得分的主要地区集中在A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